大明開國第一謀臣 劉伯溫

 |2008.11.02
1422觀看次
字級

地點:揚州鑑真圖書館
主講:毛佩琦
日期:2008.09.06
 家喻戶曉的劉伯溫,本名劉基,浙江省青田縣人,一般稱他青田劉基。可是現在劉伯溫的家鄉不在青田縣,而在浙江省四十年代末重整好幾個縣而設置的文成縣,文成二字就源於劉伯溫的諡號,所以後來說劉基的家鄉是在文成,而青田劉基也成了文成劉基。

奇人 飽學五經通象緯
很多地方都有劉基廟,都傳說劉基這個人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載,能掐會算,知道天文、地理。

他怎麼成為大明第一謀臣?他有謀略!關於他的傳說非常多,舉一個例子,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非常的猖狂,一下子打下了這個北方,後來占領了南京往廣東、武漢推進,這時候唯獨上海這一帶還沒有被日本人控制,這時候上海《申報》登一篇消息,說浙東地區在修橋樑的時候,橋下面發現了一塊石碑,碑上寫了「起七七終七七,寧、冀、漢、粵暗無天日,引胡深入一舉殲滅」下邊就是落款劉基題,當時是一九三七年的年底,五百多年前的劉基怎麼會寫了這麼一個石碑,不是跟當時的情況很暗合嗎?劉基被傳說成為一個神祕人物,他最為大家所樂道的有《燒餅歌》、《推背圖》、《靈棋經》,有的是他本人寫的,有的是他註解以前的書。

劉基出生在一個書香官宦世家,祖上從宋朝到元朝都是讀書作官,母親姓富,宋朝有一個著名的宰相叫富弼,和范仲淹大概是前後的人,這個劉基母親的富家就是這一個富氏,所以劉基是在這樣一個人文環境當中成長。

 劉基小時候非常聰明,他在石門山讀書,不僅懂得儒家的五經,而且懂得天文術數之學,這就和他能掐會算、能夠預測未來有關係了。中國古代有一個學問,就是天文術數之學,記載漢代歷史的史記、漢書都有〈日者列傳〉,規劃一個歷史大事的時候,都會請術者來推算吉凶,這是一個傳統。中國人相信天命,所以相信陰陽五行,相信天下的變化,術數也叫象緯之學,劉伯溫懂得象緯之學,藉此觀察天象,推斷人間吉凶。

科舉 中國第五大發明
中國的儒家學說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如何作到「達」?就是要作官。古代社會要走上仕途得參加科舉考試,元朝曾經在一段時間內廢除了科舉,但是後來又恢復,因為統治者發現科舉考試實在是一個非常好的制度,它可以把天下的人材籠絡起來,可以改變社會風氣。

科舉應該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外的第五大發明,它影響了人類考試制度,考試代表著平等競爭。在沒有科舉之前,作官是憑家庭背景、憑血統,包括歐洲的中世紀,也是憑血統、家庭背景,憑關係作官。但是中國人發明了科舉考試,「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只要分數夠了,我就跟大家平起平坐。我們現在除了有高等學校考試還有公務員考試,全世界都在考試,跟誰學的?跟中國人學的,歐洲的文官制度,也是受到中國人的啟發和影響,所以元朝後來又恢復了科舉考試制度。

劉基當時逢科舉之年想參加考試,卻年齡不足,當時規定二十五歲而他才二十三,他虛報年齡參加鄉試,一舉中了舉人,再舉中了進士,從此走入仕途。一個青年人有了參政、實現理想的機會,怎樣發揮自己的長處?孔子說「以道侍君」,只作兩個事情,一個就是要作皇帝的老師,一個就是要作皇帝的幫手。孔子又說「道不行,桴浮於海」,意思是如果我所主張的真理在你的統治下不能實行的話,對不起,我將乘船離開你,到海上去漂流。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骨氣啊!在劉伯溫身上有這樣的骨氣。
劉伯溫考中進士以後,最初僅作了一個比七品官還小的高安縣丞。他一上任就遇到了一個命案,經過審理發現是一個冤案。如果劉基要重審就會得罪兩批人,一個是前任官員,一個是世族背後的支持者。劉伯溫堅持翻案的主張,但是遭到攻擊,辭職不幹了。

耿直的劉伯溫就這樣先後四次辭職,但是他辭職以後並不消沉,他著書立說,寫了一本書最著名的《鬱離子》,為繼先秦子書之後非常重要的一本書,是寓言故事集,書裡很多故事,內容講的是,第一是儒家治天下之道,是給社會開的良方,社會、國家病了要怎麼治理,《鬱離子》開了一付藥方是推行仁政、選拔廉潔人才、要愛民。

出山 決心跟隨朱元璋
元朝末年,天下已經開始大亂,群雄並起,既有張士誠又有陳友諒,還有大家都知道的朱元璋,他提出要建立一個光明世界的理想。朱元璋出身行伍,但是很重視讀書,攻克了滁州以後,開始要尋訪當地的名士。

 他到了浙東以後就派人尋訪浙東的賢才,當時浙東有劉基、宋濂、葉琛、章溢,號稱浙東四學士。朱元璋攻克了滁州,在這地方建立了學校,他就請宋濂作了五經師。宋濂是劉伯溫的朋友,年輕的時候一起讀書,一起學問、一起學道,兩人志同道合,宋濂辭官劉基也要辭官。朱元璋說,我知道知識分子很重視節義,一定要有相當的理由才能夠請他出山。這時候滿腹經綸的孫炎自告奮勇說要去請劉伯溫,結果碰了一個軟釘子。

劉伯溫飽讀詩書四書五經,講究節義、講究忠;朱元璋是農民起義,到處佔領城池,劉伯溫心想,我一個知識分子,一個天下名士能跟你同流合污嗎!但是孫炎不氣餒非常誠懇,最後感動了劉基。劉基說,我確實不能跟你一起出山,但是你的一份心感動了我,我就把祖傳的一把寶劍送給你,只當我們的個人交情。孫炎把寶劍退還給劉基,而且寫了一封長信,他說,寶劍應該送給未來的天子,天子有權用這個寶劍斬不聽從命令的人;我的地位不夠,我把寶劍退給你。

 劉基看了信感慨的說,原來我以為你不如我,現在看來我不如你,你是高人、高士,是懂得古今歷史,懂得治天下之道的人,朱元璋的手下有這樣的能人,而且像我的朋友宋濂這樣的人都投奔了他,那麼他肯定有過人之處,肯定有前途。於是他說,這一次我出去,天下的事就決定於我和我所投奔的人了。

仁政 唯德是輔
朱元璋迎接了從浙東一起來到南京的四位先生:章溢、葉琛、宋濂、劉基,他說了一句話說,我為天下屈四先生。朱元璋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他說我為天下百姓委屈你們出來幫忙。這句話暗含著一個意思,就是天下如此群雄並起,我什麼時候才能統一天下,奪得最高皇位。章溢回答說:「天道無常,唯德是輔,唯不嗜殺人者能一之耳」,要統一只有行仁政才能夠服人,才能夠得到天下。

 劉基這些人不僅僅給朱元璋出謀劃策,他懂得天文術數之學、象緯之學,劉基來到朱元璋身邊,就等於承認朱元璋的天命好,天下人看見一位懂得天命的大師投奔朱元璋了,表示他就是天命之所在,未來的天子。所以朱元璋除了使用劉基的謀略,另外一方面也使用劉基的無形的號召力。相對的,劉基作王佐、作帝師,輔導幫助朱元璋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同時他也藉助於所掌握的術數之學達成自己的政治理念。

大明律 陳綱立紀為基礎
實現了統一天下的大志以後,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北伐,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陳綱立紀救濟斯民」的口號,這個口號孫中山先生借用了。

朱元璋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陳綱立紀救濟斯民」的重要的歷史人物,在這個重要歷史人物的業績當中有劉伯溫的貢獻。恢復中華的道統,是以儒家為主體的政治學說、政治理念治國;陳綱立紀,建立法治、建立秩序改變沒有紀律、沒有法治的天下混亂局面;救濟斯民是為了拯救百姓因為天下混亂沒有法紀,貪官污吏橫行百姓生活如同水火拯救百姓,在這當中劉基作出了他的貢獻,在奪取天下當中,他提出了先漢後周等等策略;建國以後,作了陳綱立紀。劉基被任命為中書令,和李善長一起制定最早的法律,這個法律逐步修改完善,成為明朝後來「大明律」的基礎。「大明律」是中國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法典,在法治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劉基參與了制禮作樂,恢復科舉制度。制禮作樂。一個國家在開始的時候靠武力得天下,但是要維持秩序就得靠制度、靠禮制。禮制是維護秩序的手段,是規定社會等級秩序的手段。禮制是秩序,沒有禮制就沒有秩序、禮儀之邦。朱元璋是打仗出身的,不怎麼太相信讀書就一定很好,他並不是把這科舉當作唯一的選取人才手段,所以他當時提出來是三途並用薦舉、貢舉、科舉;朱元璋統治下完善科舉制度和天下普遍建立學校,也有劉基的功勞。

朱元璋的君子絕交
劉基和朱元璋之間的關係在建國前後是如水乳交融的,朱元璋說「三軍所向、治國方略,卿能言之而朕能審而用之」,就是一個提謀略,一個可以採用。在打仗的時候,朱元璋常常離不開劉基,有一次劉基因為妻子有病請假回家,沒過三個月,朱元璋給劉基寫封信,說現在出現問題了,只要你拿起馬鞭騎上馬趕快來這,我就高興了。

在奪取江山的時候他們是水乳交融的君臣關係,這一種水乳交融能保持下去嗎?但當他是皇帝,劉基是他的臣下,還能夠保持這種的和諧關係嗎?這時候就出現了一些小磨擦,有時候在討論政見,劉伯溫,本來是想幫助朱元璋說話,但是常常遭到朱元璋的反駁。朱元璋說治天下靠什麼呢,劉基說「寬仁而已」。朱元璋說,你概言寬仁太空洞了,要說寬仁、要阜民之財,要節民之力,要使民之教化,要使民之禮,如果不作到這些具體的,你說寬仁有用嗎?實際上劉基沒有論述,但是朱元璋要駁斥一下。
劉基當了官以後,知道家鄉出問題,就建議朝廷在這裡設了一個巡檢司,就是現在的派出所,管制這個地方,結果卻出了問題,有人說劉基心懷野心,他懂得天象,會看風水,看中了這塊寶地有帝王之氣,一狀告到南京。劉基趕快到南京負荊請罪,他說,我這件事情作得不好,從此就在你的眼皮子底下,也不回老家了。

朱元璋的地位變化以後,他已經開始對劉基不貼心了,所以劉基在晚年的時候處境是非常壓抑的。

劉基五十多歲就開始半身不遂,心情又壓抑,洪武七年,劉基病重了,朱元璋這時候派人送了兩副藥,劉基吃了不見好轉,朱元璋一看這個人不中用了,送他回家,朱元璋還寫了一封詔書,寫得很特別,意思是當年你投奔我是應了天命,幫助我出謀劃策打了天下;但是最後幾句話說君子絕交不出惡言。怎麼是絕交書了,這表示兩人君臣的關係變化。

官老於家,商不亡於道,這是人生之大事,劉基得到這個詔書,回到家中幾個月以後病死了,一代謀臣殞落。

●「揚州講壇」人間衛視播出時間:每周六、日上午8時播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