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台灣文學糧倉 文/丹青 |2025.09.12 語音朗讀 276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開幕特展。圖/丹青古樸的磨石子樓梯。圖/丹青一樓休閒區。圖/丹青台灣文學糧倉現代化的黑色大門。圖/丹青二樓展間的木構屋架。圖/丹青 文/丹青位於台南的國立台灣文學館,是蒐藏、研究、閱覽台灣文學的主要機關,近年來逐漸擴張據點,以「一機關多館所」的模式,持續深化推廣台灣文學。二○二一年,所管轄的「齊東詩社」擴展為「台灣文學基地」,提供文學交流展演及作家駐村,也是台文館在台北的第一個據點。第二個據點,則是今年六月剛剛開幕的「台灣文學糧倉」,作為推動文學跨業展出、創作者交流、國際文學對話之平台。位於杭州北路的台灣文學糧倉亦頗具歷史價值,前身是日據時期愛國婦女會所創辦的「私立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的校舍。戰後,國民政府因其地近樺山貨物驛站(後改為華山車站),轉做為省府「糧食局台北事務所兼倉庫」,負責國內外糧食集中儲放及配送、調度的任務。一九四九年改建校舍為辦公場所兼倉庫時,因台灣尚未從戰火中恢復,故沿用許多日人留下的建築材料和構造,伴隨台灣匠師的施工技術,形成特殊的混合風格。之後,此房舍經歷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民族音樂資料館等單位短暫進駐。二○一六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後,交予國立台文館,並於二○一九年啟動調查研究及歷史建築修復,保留空間的歷史脈絡,命名「台灣文學糧倉」,作為其在台北的第二個館舍。台灣文學糧倉最大的建築特色,為二樓屋頂的大跨度木桁架,此外亦保留了日據時期梁柱與牆面的工法與材質。空間修復再設計部分,則以相對簡約的混凝土、金屬材料,造就場域新面貌,同時將原先封閉的紹興北街立面打開,引光入室,重新建立街廓與建築的關係。此外,也保留舊式磨石子樓梯與新式玻璃電梯並陳,讓當代元素與歷史建築和諧交會。台灣文學基地致力於「文學的日常」,推動國際作家駐村等計畫;新啟用的台灣文學糧倉,則進一步將空間及軟體作為展示與推廣的介面,開展文學跨域、創作育成與國際交流的任務。目前台灣文學糧倉分為兩層樓開放空間,一樓設有「文學沙盒」、「文學跨域提案所」,供創作者交流、展示與提案;二樓的「文學展間」為策展空間,「文學跨域舞台」則為展演、講座與跨域實驗的場域。整體空間設計呼應「糧倉」意象,寓意文學為思想的儲糧,更為未來創作儲備能量。喜愛台灣文學和歷史建築的民眾,有空可以來到台灣文學糧倉,享受建築之美,同時感受文學對心靈的啟發。 前一篇文章 【優游藝林】漫步京都 陶板名畫庭 下一篇文章 【寰宇采風】巴黎書攤:從非法流販走向世界遺產 熱門新聞 01如水的歌聲2025.10.1902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3【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4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5祈福.勝尾寺2025.10.2006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7【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8【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9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10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走讀城鄉】 從台北機廠到國家鐵道博物館【走進大西南】 怒山裡的傈僳族 (上)【Me, Then Blue──陳厚玏藝術創作歷程】 海韻之禮【東瀛遍路】上野公園清水觀音堂【歷史點滴】林口的蛻變 從茶園、磚廠到新市鎮崛起(上)【書藝心語】你有多幸運 作者其他文章【走讀城鄉】 從台北機廠到國家鐵道博物館【走讀城鄉】 多元藝術大師楊英風及其美術館【走讀城鄉】從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到圓山別邸【走讀城鄉】無圍牆博物館與帽子歌后──鳳飛飛故事館【走讀城鄉】孫運璿紀念館 由安身之所到立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