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從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到圓山別邸 文/丹青 |2025.09.26 語音朗讀 28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圓山別邸為仿英國都鐸時期的半木半磚造建築。圖/丹青通往塔樓的樓梯。圖/丹青變體的新藝術拱形窗。圖/丹青內部裝飾古典雅致。圖/丹青 文/丹青從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往圓山方向,會到看台北市立美術館旁,有一棟彷彿歐洲童話故事裡的洋房,前面還有一座花木扶疏的庭園。這棟洋房其實是市定古蹟,舊名「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現在則是「圓山別邸」。一九一三年,大稻埕著名茶商陳朝駿向王姓地主購得此塊土地,當時青山雄峙、碧水迴旋,一旁就是敕使街道(今中山北路)與台灣神社,且可沿淡水河自大稻埕乘船而來。陳朝駿為招待各地茶商,選在這裡蓋洋樓,賞景品茗。此洋樓設計者不詳,但可以確定是由日本建築師操刀。當時的日本建築師,喜將歐洲建築風格加以混合、變化,展現出極為繁複的特色,而圓山別莊正是在此一時代風潮下所建造的。一九一四年落成的圓山別莊,為仿英國都鐸時期的半木半磚造建築,一樓有磚造承重牆,入口處為愛奧尼克式門柱;二樓則為木結構,利用曲線、垂直、水平的木條構成樹枝狀的優美壁面。歌德式塔樓與煙囪亦是磚造,塔樓屋頂的弧形屋簷以銅瓦鋪成,是台灣當時罕見的建築形式,如今銅瓦因歷久產生銅綠,留下歲月的痕跡。別莊樓地板面積雖僅一百三十九平方公尺,但庭園曾達數千坪。由於當年附近大多是土角磚牆、紅瓦厝頂的閩南傳統建築,或是黑瓦疊蓆的日式木造房舍,這棟充滿異國風味的別墅自然成為了圓山的醒目地標。陳朝駿在此住了約十年後過世,一九二四年售予王姓人家;一九三六年華南銀行取得所有權,但於一九三九年被日本憲兵隊徵用。戰後,別莊收歸國有,並曾做為前立法院院長黃國書的宅邸;一九七九年由台北市政府徵購後,暫時做為公園路燈管理處北區分隊駐在所。一九八二年,台北市政府指定該別莊為「紀念性建築物」;一九八七年交由台北市立美術館管理,並於一九九○年成立「美術家聯誼中心」;一九九八年成為市定古蹟後,文化局才展開調查與修復的工作。整修後,一樓保留美術家聯誼中心的功能,二樓則是紀念茶商主人陳朝駿的主題性展覽,並恢復過去的住宅形式,整理成兩間套房及壁爐等原有構造和裝飾。二○○四年,以「台北故事館」之名由私人認養經營,成為舉辦茶文化及古蹟、生活文化展覽的小型博物館,也是二○一○年花卉博覽會的場所之一。二○二一年再度整修後,由ACME團隊接手經營,將名稱改為「MAISON ACME | 圓山別邸」。歷史悠久、風格別緻的主洋樓,成為融合新舊的現代宅邸展演空間,原本的儲物倉庫則被改建成商店與咖啡館。傳統和現代化和在這裡結合,繼續訴說著台灣百年的歷史和文化。這棟美麗而吸睛的洋樓,不管稱為別莊、故事館或是別邸,始終是台北市民休閒、結婚拍照的熱門地點,也是參觀北美館之餘,可以順道參觀、打卡的好地方。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時代顯影】以知識養心,以人格立身 一位史學大師的人文啟示 熱門新聞 01如水的歌聲2025.10.1902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多元宗教慈善關懷2025.10.2003【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4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5祈福.勝尾寺2025.10.2006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7【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8【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9行動奶奶傳奇 1年淨化52海灘2025.10.20103佛光人行佛敬老孝親 老人節獲表揚2025.10.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走讀城鄉】 從台北機廠到國家鐵道博物館【走進大西南】 怒山裡的傈僳族 (上)【Me, Then Blue──陳厚玏藝術創作歷程】 海韻之禮【東瀛遍路】上野公園清水觀音堂【歷史點滴】林口的蛻變 從茶園、磚廠到新市鎮崛起(上)【書藝心語】你有多幸運 作者其他文章【走讀城鄉】 從台北機廠到國家鐵道博物館【走讀城鄉】 多元藝術大師楊英風及其美術館【走讀城鄉】台灣文學糧倉【走讀城鄉】無圍牆博物館與帽子歌后──鳳飛飛故事館【走讀城鄉】孫運璿紀念館 由安身之所到立命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