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者雲遊與參訪 2-1

文/星雲大師 |2025.08.07
80觀看次
字級
禪師們三衣一鉢,竹杖芒鞋,隨處參訪,隨處行化,看起來像是清苦的乞者,其實是世間最富足快樂的人。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禪,主要就是讓我們覺悟。過去有禪者悟道了,有人問他:「你悟了什麼呢?」

他說:「原來佛祖是凡夫做的。」

也有禪者悟道了,有人問他:「你悟的什麼道呢?」

他說:「啊!我現在才知道,原來那些拜佛的師姑都是女人哪!」

古代禪師四處雲遊參訪,無非為了尋求一個「道」,「道」究竟是什麼?禪師們悟道的情況是怎麼樣呢?

常人言:世間上最快樂的事,就是能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個人能夠自由自在的到世界各地旅行,這種逍遙的人生令人嚮往。古代禪者的行腳參訪,就像我們現在的旅遊那麼樣地逍遙、灑脫、自在。以下分成四點,對禪者的雲遊與參訪來加以說明:

一、雲水行腳的風姿

古時候的禪者,他們行雲流水似的各處行腳、參訪、教化,那種隨遇而安、隨緣度化的風采,為人間樹立了聖賢的典範,就連赫赫尊榮的大清順治皇帝也不禁稱羨:「天下叢林飯似山,鉢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這種芒鞋竹杖,以天下為家的灑脫無滯,實在不是一個日理萬機的君王所能企及,無怪乎他要慨嘆:「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禪師們平日生活是隨緣而又簡單的,「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在清茶淡飯、粗布衣單的生活裡,有著「富貴於我如浮雲」的怡然自得;清茶淡飯裡有甘美的妙味,粗布衣單裡有無上的莊嚴。在這個世間,百年歲月猶如一場乾坤大夢,人生不過是乾坤裡的一盤棋局,到最後輸贏又能如何?還不如學學禪師們的隨緣放曠,任性逍遙,擺脫物質塵勞的束縛,安住於豐富的心靈世界。

有一首描寫禪師生活的詩偈:「一鉢千家飯,孤僧萬里遊;為了生死事,乞化度春秋。」道盡禪師們安貧守道的高曠風骨。三衣一鉢,竹杖芒鞋,隨處參訪,隨處行化,看起來像是清苦的乞者,其實是世間最富足快樂的人。一般人睡在高廣大床上,猶有千般剪不斷、萬緒理還亂的煩惱、計較;但是禪師們只要「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心裡就很滿足自在,沒有牽絆,也沒有煩惱。

錢非萬能,心安為樂

佛陀時代,有一位跋提王子,和兩個同參法友在山林裡參禪打坐,不知不覺中,三個人異口同聲地叫出:「快樂啊!快樂啊!」

佛陀聽到了,就問:「你們剛才一直叫『快樂啊!快樂啊!』什麼事讓你們這麼快樂?」

跋提王子回答:「佛陀啊!想當初,我住在高牆深院的王宮裡,每天吃的是珍饈美味,穿的是綾羅錦鍛,多少衛兵日夜保護著我,但是我仍然感到恐懼,好像有人要行刺我;每天都在不安的情緒裡生活。現在出家了,參禪了,吃的東西雖然素簡,卻甘美飽腹;住的地方雖然是林間樹下,卻覺得好安全、好自在,所以忍不住歡喜得叫了出來。」

許多人在每天的生活裡面,不知道是以什麼為快樂。有人以為世間上愛情最快樂,但是愛情像花朵一樣,雖然美麗芬芳,卻不能長久;愛情像柿子、鳳梨一樣,雖有那麼一點甜味,但是那個甜味裡面有酸、有苦,也有澀啊!愛情好像是南北極一樣,有時候情欲熾燃熱如火,熱得我們頭昏腦脹,不能自已;有時候愛恨交織冷如冰,讓人覺得人生沒有意思。

也有人說:世間不一定要有愛情,金錢一樣使人快樂。但是金錢並非萬能,金錢可以買到一切山珍海味,卻買不到健康的食欲;金錢可以買到高級的化妝品、漂亮流行的服飾,卻買不到優雅的氣質;金錢可以買到名貴的床褥,卻買不到安心的睡眠;金錢可以買到千萬本書籍,卻不能買到智慧;金錢可以堆砌權勢,卻得不到眾人的敬重啊!金山銀山,能買到恆久的快樂嗎?

愛情,不是最快樂的資源;金錢,也不是最快樂的資源;那麼,真正的快樂是什麼呢?如果我們的生活裡面有禪,像禪者的參訪、雲遊或者是打坐,看世間煩惱如流水,橫逆是涅槃。因為有禪,哪怕是短短的一瞬,也足夠一生一世受用無盡了。

道在己心,不由他覓

禪師們雲遊參訪,到處行腳,經過幾十年的歲月,有的慢慢會體悟:道,不是在雲遊參訪裡面。道在哪裡?道在我自己的心裡。有一首關於趙州禪師參禪的詩偈:



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

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



趙州禪師非常精進,雖然是年高八十的人,仍然虛心訪道,四處行腳,走遍天涯海角方才知悟:道,原來是在自己心裡。

宋朝的江西從悅禪師參訪雲蓋守智禪師的時候,對談不到幾句,雲蓋守智禪師就批評他:「看你雖然是長沙道吾山的首座,但是談吐竟如醉人一樣!」

從悅禪師面紅耳熱的回答:「請和尚慈悲,不吝開示!」

守智禪師問:「你曾參訪過法昌禪師嗎?」

「學人看過他的語錄,已經融會在心,因此沒有去參訪。」

守智禪師再問:「你曾參訪過洞山克文禪師嗎?」

從悅禪師不屑的回答:「洞山克文嗎?終日瘋瘋傻傻的,拖一條布裙,作尿臭氣,算不上大德禪者!」

守智禪師嚴肅的開示:「禪在那裡!你就往尿臭氣去參!」

從悅禪師見守智禪師說得很認真,就依守智禪師的指示,去參訪洞山克文禪師,因而深領奧旨,回來後便感謝守智禪師。

守智禪師說:「你去參訪克文禪師,覺得如何?」

從悅禪師誠懇恭敬的稟告:「若不是您的指示,我此生就蹉跎了,因此特來禮謝!」

守智禪師道:「禮謝什麼?禮謝尿臭氣好了。」

雲水行腳,體悟禪味

以貌取人,這是人間的通病,以穿著取人,更是肉眼常見的事例。禪在哪裡?禪不一定在莊嚴相好上,不一定在美好穿著上,「一條布裙,作尿臭氣」,這是慧眼看到的禪境,因此蓮花出於汙泥,金玉藏於土石也。大千世界雲遊盡後,才知道大千世界原來不在彼處,在我們的心裡,禪就是這麼一個味道。

禪師們雲遊參訪,不是貪看風景,完全是為了找尋一個重要的東西,就是「道」;訪道,就是他們的風姿。禪者像行雲流水一樣,處處逍遙自在。世人被功名富貴、五欲六塵束縛的人生,假如也有那麼一點「禪」的閒情逸致,也那麼樣的逍遙參訪、雲遊,也體會那麼一點禪的味道,人生不是就美化了嗎?

禪師們的雲水行腳,另有一種瀟灑風姿,他們,也不沾不滯,對自己的故鄉不留戀,對風景際遇也不執取;視大千世界、萬事萬物,如雪泥鴻爪不留痕。例如,有名的馬祖道一禪師回到家鄉,遇見一個老婆婆在河邊洗衣服,老婆婆看到出家僧,就問旁人:「哎喲!那不是馬家那個小三子嗎?」他不叫他馬祖道一,叫馬祖的小名。馬祖道一禪師不禁感嘆說:「為道莫還鄉,還鄉道不成;溪邊老婆子,喚我舊時名。」雲遊天下的禪師,常常是連自己都遺忘的人。

二、掛單求法的虔誠

禪師們為了雲遊參訪,經常會到一些禪寺掛單食宿。他們為了尋師訪道,那種求法的虔誠又是怎樣的情況呢?禪宗裡有這麼一則公案:

達摩祖師在嵩山少林寺面壁,當時有一位博覽群書、善讀玄理的神光,知道少林寺有一位來自天竺的高僧,便前往就教。但是好幾天過去了,每次他來,達摩祖師瞧也不瞧一眼,更別說有隻字片語的開示,想起古德那種為求道而敲骨取髓、刺血濟飢、布髮掩泥,甚至投崖飼虎的決心,神光決定徹夜站立,等候達摩祖師開示。十二月的大雪天裡,神光獨自默立於雪中,寒風砭骨,積雪深埋過膝,卻仍動搖不了他求法的決心。達摩祖師知道他是法器,終於開口問他:「你站那麼久做什麼?」

「向您求法啊!」

「無上妙道,須要曠劫修持各種難行難忍之行,哪裡是輕心慢心就可以求得到?」

神光一聽,立刻取出利劍自斷左臂,表示自己求法的決心。

達摩祖師沉默了一會兒,問他:「你要向我求什麼法呢?」

神光說:「我的心不安,請師父替我安心。」

達摩祖師說:「好!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

神光一怔:「我找了很久,可是找不到心。」

達摩祖師笑著說:「好!我已經替你安好了。」

神光恍然大悟。原來達摩祖師要他拿出心來,是讓他發現自己的妄心,以喚起他直觀自性,了悟真心。古代禪師為法忘軀的精神由此可見一斑。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