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台北老屋三生事》 老宅院的前塵往事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2024.10.20
530觀看次
字級
《台北老屋三生事》 圖/典藏文創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本書作者水瓶子親自走訪大臺北36處老屋,追尋當年屋主建屋的想法,輔以文獻資料、不同年代的空照圖,找出城市發展的蛛絲馬跡,讓大家了解老屋的歷史緣由,以及如何被保存或維護、活化利用。



台北市博愛路和衡陽路口,原本有一座台灣最早的百貨公司——1932年開幕的「菊元百貨店」,戰後歷經開設各種百貨公司,也開設過銀行分行,近幾年租給服飾店經營,準備拆除重建。

每次變遷,內部建築結構卻沒做大更動,僅國泰世華銀行時代,外牆改成了玻璃大帷幕,讓年輕人幾乎不知道這裡原是台灣第一座擁有有電梯,第一座店門口十字路頭有紅綠燈的近百年前最時尚的百貨公司呢!雖然台北市文化局已在2017年將其指定為歷史建築,但文資團體不以此為滿足,現在正發起將「菊元百貨店」重新審定為市定古蹟的運動,產權所有者—國泰建設,只好展開「守護城中,再現菊元」的準備工作,希望像台南的林百貨一樣,能變成古蹟,且能活化再利用。

見證不同時期的發展

台北市自日治時期成為台灣政、經、文化中心,故留下的民間老建築(如菊元百貨店)或日式宿舍、閩式老屋等,光市定古蹟就有157筆,連同曾經差點被拆除的菊元百貨店或其他歷史建築,就更多了。這些老屋都有許多前塵往事,知道背後的故事,差不多可以了解半部台北市發展史了。

城市走讀專家水瓶子先生,經常撰寫有關台北街道漫步或咖啡店、書店介紹等的著作,《台北老屋三生事》一書則將重點置於有歷史故事的台北市36處老宅院,讓大家了解這些老屋的歷史緣由和後來如何被保存或維護、活化利用的故事。

他的寫法有別於一般文史學者方式解說,盡量追尋當年屋主建屋的想法,先拼湊老屋在台北百年發展中的歷史地位,再從老屋經過拆除再重建或直接保留成歷史建築或古蹟,並獲得活化重生的過程中,見證台北市不同時期的發展。在目前台北市文化局不斷推出老屋新生或老房子新文化運動,文資團體也不斷號召留下、保存、維護有紀念價值的老屋的社會氛圍中,《台北老屋三生事》一書,的確讓民眾對文化資產的概念,能有較多的認識。

歷史現場的蛛絲馬跡

本書依「城中」、「城南」、「城東」、「大稻埕」、「艋舺」、其他地區(包括以前稱網溪別墅,今為楊三郎美術館,以及過去的達觀樓,今為淡水紅樓)等章節,分別介紹梅屋敷(國父史蹟紀念館)、菊元百貨店(國泰世華銀行)、建功神社(台灣藝術教育館)、石井家族、陳玉麟宅(野草居食屋)、淺香貞次郎家屋(紫藤蘆)、佳山旅館(北投文物館)等等老屋的歷史發展。

作者用前後名稱的對照,彰顯原本老屋建造時的歷史淵源,例如今日的北投文物館,年輕人多不知其前身是日治時期的佳山旅館,曾是接待日本神風特攻隊員出任務前,泡溫泉放鬆身心的一個溫泉旅館。

作者描繪老屋的起源甚詳,對比到今日的現況,從遺留在歷史現場的蛛絲馬跡,尋找時代更迭,族群交融的豐富故事。每篇皆附有許多歷史圖錄、人物照片,以及文化部國家文化資產局的「老屋身分證」資料,包括其為歷史建築或古蹟的公告日期及登錄理由的記載,書後並附有各區老屋分布的地圖,讓讀者閱讀比照,非常方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