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豚工讀生》
圖/凱特文化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連俞涵是個斜槓職人,她的本職是演員,但也寫詩、散文和圖文隨筆。
大學是讀戲劇系的,從學生時代就參與學校戲劇的表演或活動,出社會後,堅定地往演員的工作前進,拍過無數的短片、微電影、廣告、MV,參與不少影像表演以及電視劇集或電影等。她最著名的電視作品是《茶金》、《一把青》等,叫好又叫座。
著作出版方面,2018年的《山羌圖書館》和2024年的近作《水豚工讀生》,算是風格相近的隨筆散文,以素淨如行雲流水般的文字見長,讀來親切又無負擔感。若欲比較兩者的不同,《山羌圖書館》以自身的生活和家庭、家人描述為主軸,《水豚工讀生》則加入與戲劇、演員生活的元素,如各種拍戲心得、與其他工作人員的互動、戲劇與真實人生的關聯等等。
作品之所以取名《水豚工讀生》,是因為她認為演員的工作,像水豚表演,當做出許多好笑或可愛的動作,有療癒群眾的性質,將表演者比喻為水豚工讀生。
慢下來才能救命
本書收納50多篇散文隨筆,篇幅最多的是演員角色和真實人生之間的敘寫。她用低調樸實的真摯感,寫出演員如何進入時空不同的人生,殺青後又如何轉換回真實的生活世界。作者在書中寫道,「不見得每次與角色的旅程都是順利的,有時也會遇到很多狀況,不過我都當作磨練就是了。」
一般人在職場,何嘗不是如此?哪能事事順利發展?又如她說:「開心要演,不開心也是得演,那何不開心地演。」作者從基層演員做起,才能有如此心態,初入職場的人也應抱持此種態度。
演員對自己的工作也不能疏忽,她在書中寫到,有次臨時應命去日本做某戲劇的宣傳廣告,其中有個滑雪鏡頭,劇組以為到雪場,請個滑雪教練示範一下滑雪動作就可以了,日本教練聽說她沒有滑雪經驗,不禁大為震驚,說:「那你在這裡幹嘛?這裡不是初學者的滑雪道。」後來,勉強由教練加強安全裝備,牽著她的手,再慢慢放行,拍幾個鏡頭就結束了。教練在教她滑雪時,連俞涵還記得教練的話:「學會停下來,才能活命。跌倒也是停下來的方法之一,重點是:停止,而不是速度,慢下來才能救妳的命。」想想,好萊塢拍各種有技藝的角色,演員都得對此技藝特訓好幾個月,國內對演員和拍片環境的確太輕忽了。
人生如戲的啟發
《水豚工讀生》裡還有許多演員和角色方面的珠璣話語,作者寫出讓讀者看得更清楚的演員工作內容。自己也覺得演員工作很像特務,當她拿到資料,讀過劇本,便開始有一個新的名字,新的外型、新的身分、新的口音,然後再進入新的環境,讓大家相信你就是那個角色。
若人生如戲,每個人在這世界上,也算是一個演員,有時從子女,變成丈夫或妻子、再變成父母;有時從工讀生變成主管或老闆……不同身分,就得扮演不同的角色,擔負不同的任務,看看這本《水豚工讀生》,會得到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