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埋在千年古村下的神殿 ──乩童、祭司與阿波羅神

文/王文靜 |2025.08.06
103觀看次
字級
德爾菲博物館「鎮館之寶」駕車手的雕像,高1.8公尺,是青銅雕像的傑作。圖/林宥萱
開挖出來的德爾菲露天圓形劇場。圖/Shutterstock
德爾菲博物館「鎮館之寶」駕車手的雕像,高1.8公尺,是青銅雕像的傑作。圖/林宥萱
國家地理雜誌專刊報導德爾菲百年考古。圖/國家地理雜誌

文/王文靜

一個村子地下,竟是被喻為「世界中心」的古希臘神殿!而且,埋藏千年。這裡,曾經也有「乩童」卜卦。

怎麼回事?

古希臘神話,宙斯為了尋找世界的中心,放出兩隻老鷹各往東、西方向飛。最後,牠們在天空交會,宙斯便在那裡放下一塊石頭──這就是世界的中心。相遇點,正是希臘山中的德爾菲(Delphi)。將近三千年前的遙遠的山間,一座容納五千人的露天圓形劇場、阿波羅神殿、雄偉屹立的雕像……。

國王、英雄爭相來尋求阿波羅神的指引。神廟內殿,女祭司坐在三腳架上,阿波羅會透過她說話。

預言往往模糊,最有名的是關於一場戰爭。小亞細亞的克羅伊斯王向祭司詢問:「攻打波斯能否戰勝?」她的預告是:「如果你渡過這條河,一個偉大的帝國就會毀滅。」克羅伊斯王欣喜,他的解讀是,能打勝。 萬萬沒想到,「一個偉大帝國毀滅」,指的是自己的王國。

因為神諭,德爾菲成為希臘城邦的共同聖地。

如果某個城邦想要彰顯戰爭成就,會在德爾菲建造紀念碑,這使得德爾菲的紀念碑和雕塑數量驚人,從雅典人、斯巴達人、馬其頓人到羅馬人都傾注財富。BBC紀錄片《The Bellybutton of the Ancient World》描述當時的德爾菲:「它融合藝術、宗教與財富,若以現代而言,相當於瑞士銀行的財富、梵蒂岡的宗教力量,及世界盃的廣告能見度……」

叱吒一時的聖地,在西元三九二年,因為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禁止異教信仰,關閉了希臘神殿,終結阿波羅崇拜。之後的兩千年,羅馬人來了、土耳其人來了,統治希臘。古希臘消失了,德爾菲也失蹤了,變成山村卡斯特里(Kastri)。

滄海桑田,一直等到希臘脫離土耳其獨立,希臘人重新認知到過去的輝煌,德爾菲的發掘工程才被啟動。但難題來了,考古開挖,要先將世居於此的村民集體遷離。村民不肯走,甚至阻撓開挖,僵持多年。沒想到,不知是否阿波羅神顯靈,一場強震摧毀村莊,給了考古轉機。

考古工程從一八九二年開始持續一百年。在十八公頃的挖掘基地,鋪設近五公里的火車軌道。開挖隔年,就發現阿波羅神殿的主祭壇。還有很多運動員雕像。德爾菲曾經每四年舉辦運動會,規模僅次於奧林匹克。如今在德爾菲就地建立的博物館,鎮館之寶就是一尊駕車手的運動員雕像。這座青銅雕像高有一.八公尺,是青銅雕像的傑作,連眼睫毛都可見,眼睛是鑲鉗玻璃。

一九○七年,西班牙設計師馬里亞諾(Mariano Fortuny y Madrazo)仿照德爾菲青銅雕像「駕車人」的服飾,設計出一件極富藝術性的褶皺禮服,命名為「德爾菲長袍」(Delphos Gown)。它突破當代服裝束縛,也開啟女性服裝的自由化,成為二十世紀初最具代表性的時尚與藝術品之一。這件禮服甚至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收藏。

一九九二 年,德爾菲特地舉行發掘一百周年慶。當我在「國家地理」History專刊「Myesteryear of Delphi」,讀到這座近三千年的希臘聖地如何在一千年後重見天日、看到當年山村仍在的一張黑白照片,激動莫名。三千年、一千年、一百年,這三個數字扣成的考古傳奇,將是我秋天的一趟旅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