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

文/酉方  |2025.04.05
449觀看次
字級
內容豐富有趣的圖文書,幫助很多人認識小鬱家族。圖/林妤恒提供
2016年,「小鬱亂入」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妤恒(右2)在爸爸(左1)、媽媽(右1)陪同下前往德國領獎。左2則為另一組得獎同學。圖/林妤恒提供
在漫長的一生中,不預期就會被「小鬱亂入」。圖/林妤恒提供
大白(右)及妤恒(左)開發許多受歡迎的周邊商品。圖/林妤恒提供
在漫長的一生中,不預期就會被「小鬱亂入」。圖/林妤恒提供
阿焦(左)小鬱(右)圖/林妤恒提供
無所不在的小鬱(左)和阿焦(右)被擬人化成可愛的角色。圖/林妤恒提供

文/酉方 

你、我、他,曾被「小鬱」亂入過嗎?當被「小鬱」糾纏時該怎麼辦?目前人在德國擔任企業設計總監的林妤恒,及曾留學紐約、目前在台灣成立設計工作室的白琳,以經營「小鬱亂入」社群、自身困擾經驗,及來自精神科醫師的提醒,建議被憂鬱症困擾的朋友,一定要「抱緊處理」、勇敢面對……

畢業製作打造夯品牌

2015年,就讀台科大的大白與妤恒,在合作畢業製作發想議題時,鑑於當時社會新聞有許多藝人自殺與隨機殺人事件,身邊也有不少同學身受情緒之苦,因而決定創作「小鬱亂入」圖文作品,將憂鬱症角色化,傳遞正確憂鬱症知識,去除汙名讓憂鬱症可以輕鬆說出口。

2016年,在老師鼓勵下參與國際競賽,「小鬱亂入」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殊榮,默默推出的FB社群在沒有宣傳的情況下,就累積了一萬多個粉絲。

很多網友看著眼神狡猾、造型可愛的黑色小怪獸「小鬱(憂鬱症)」,圍繞在一身藍色憂鬱者身旁,再配上文字說明藍色人當下的心情和解方,覺得暗黑無邊的情緒似乎完全被理解了,也漸漸認識了調皮的小鬱家族其他成員:「阿焦(焦慮症)」和「阿躁(躁鬱症)」。

朋友及家人身受其苦

妤恒坦言,小學三年級時,開始覺得媽媽「很奇怪」,情緒時好時壞「很難相處」,卻一直到進行畢業製作,請教過精神科醫師,才知道被自己長期誤解的媽媽,竟是躁鬱症患者。

「我們全家(包括媽媽本人)對精神疾病諱疾忌醫,從未正視媽媽身受此症之苦,也不知道只要及時向醫師求助,情況就能獲得改善。」 由於憂鬱症和躁鬱症不完全相同,妤恒和大白決定循序漸進,透過小鬱家族先把身邊的故事分享出來,再逐漸擴大關注面向,讓更多人知道他們不是孤單困在絕境中。

自身也曾被憂鬱困擾

畢業後,兩人受到出版社邀請,先於2017年推出《小鬱亂入 抱緊處理》書籍和漫畫集,用幽默親民的方式,讓大眾更瞭解這帶有負面既定印象,卻存在人們生活周圍需要被正視的議題。書籍推出後獲得極大的回響,因此在2021年底又再接再厲推出第二本著作《小鬱亂入然後咧 ? 阿焦也來參一腳!》。

「其實,人生從來都不是一路平坦的。」從2017年到2020年間,大白和妤恒先後遇到了不同的人生關卡,也親身感受到憂鬱情緒之苦。

2017年,大白順利申請到教育部「藝術與設計菁英海外培訓計畫」獎助學金,前往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深造,一年後返回台灣成立個人工作室,過程中,白琳一個人面對環境、學業衝擊,及返台後的職場適應 ,「小鬱」悄悄來襲……

療癒自己也陪伴他人

而妤恒在2018年順利申請同一個獎助計畫,前往法國哥布林視覺學校(Gobelins)就讀動態設計,畢業後獲聘前往德國任職之前,也曾經因為在台灣的創作壓力和經營社群憂心求助網友意圖輕生,心理壓力過大而受到憂鬱情緒困擾……

在此過程中,兩個人透過「小鬱亂入」的創作,藉由文字書寫與趣味插圖的力量,獲取及傳遞正確的精神疾病知識,不但療癒了自己,更陸續陪伴了10萬粉絲(FB及IG社群各有5萬多名好友)走過生命幽谷。

疾病存在著正面意義

「我們分享了一個人的自我調適方式、飲食和生活習慣的建議,以及尋求協助的各種途徑,甚至賦予憂鬱症正面的形象。」林妤恒說,雖然得到憂鬱症會很辛苦,但萬一真的遇到了,也未必沒有「正面意義」。「很多人在罹患重大疾病後,徹底改變了往後的人生觀!」

「小鬱亂入」網站上就引用《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指出,部分演化心理學家認為,憂鬱隱含正面意義。維吉尼亞聯邦大學心理學家Paul W. Andrews認為,在接受難度較高的立體圖案認知能力測驗時,心理狀態憂傷者或可「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而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心理學家Joseph P. Forgas則發現,憂傷的實驗對象比快樂者「更善於察覺欺騙行為」……

化解誤會增進母女情

經營「小鬱亂入」10年來,林妤恒認為社會大眾對憂鬱症的認識已改善許多。「以前這個議題只有我們專注在談,但如今有更多團隊在推廣。」例如點點心理學和鄧善庭/發瘋心理師,都是擅長以圖文傳遞心理健康知識的社群媒介。而知名網紅阿滴也公開分享他的憂鬱經驗,並和「小鬱亂入」有了進一步的合作,許多朋友也主動與妤恒、大白討論憂鬱症議題。

「最開心的是,化解了長期以來和媽媽之間的誤解和心結!」林妤恒如今和媽媽成為一對可以談心的朋友,也能暢聊彼此的情緒和生活瑣事。「我們彼此陪伴,學習與疾病共處,感情變得親密許多。」



自助助人 擴大影響力

「其實整個小鬱亂入,是用嚴謹理念打造的品牌。」林妤恒和白琳用心創作可愛的、擬人化的「小鬱」家族後,「換了一個說法,患者更願意開口,他們不再說自己是『憂鬱症患者』,會說自己被『小鬱亂入』了。」

除了將議題變得軟性好消化,讓大眾更願意去理解與分享,她們還在網站上引用 PHQ9 (一個版權公開的專業心理量測表)設計了互動式的線上憂鬱症量表,讓使用者測試自己是屬於「憂鬱情緒」抑或是有「憂鬱症」的前兆,再推薦閱讀合適的文章。

「網友首先就要釐清:究竟自己是憂鬱情緒或是憂鬱症?」兩者不同之處在於:憂鬱情緒較輕微,需要的是生活調適與改變;而憂鬱症則是一種病症,需要幫助與治療。

「很多人以為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畫圖,但其實我們花最多時間的部分,是在做文本的企畫。」研讀收集資料後,兩人撰寫了30篇文章,接著提供給醫生和心理輔導師審閱,最後製作成圖文,才有現今網站上豐富完整的內容。

妤恒和大白很感謝當時「圖文不符」團隊,正好發起了「不只是畢製計畫」,期望透過經費及技術上的協助,支持畢製主題與社會設計相關的專案,鼓勵學生回饋社會。「小鬱亂入」提案後順利獲得支持,甚至後期圖文不符團隊還讓「小鬱亂入」的網站,免費架在圖文不符的伺服器上,讓社群能夠持續傳遞憂鬱症知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