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漢的東京》
圖/有鹿文化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作家舒國治繼旅行文學經典《門外漢的京都》之後,相隔18年出版《門外漢的東京》,他說:「東京於我,根本已然是一大本百科全書了。我永遠不能窺它的全豹,只能不時的翻閱一下、瀏覽一下,就心曠神怡了。」
二戰後,日本原本一度是工業大國,1980年代經濟泡沫化後,仍以觀光事業維持其在世界大國的地位。看看這幾年,台灣每年到日本旅遊的,一年超過三、四百萬人次,是台灣人最愛去的國家。
日本旅遊為何深受國人喜愛?有各種地理、文化、習俗、文字等等相近的因素,除了一般旅遊導覽書,知日人士書寫有關日本文學、文化、歷史、雜記的書籍也不少。其中旅行兼小吃美食作家舒國治在2006年的《門外漢的京都》一書,以閒散似走讀的散文,介紹京都,其「舒氏」文筆的簡練,令人驚豔。
所謂「門外漢」,即指以輕鬆方式,在許多建築或大街小巷,東看西看,並不深入或多做逗留,乃能見其廣而知其多,一切自在自由,不須多做考證、研究。這其實也符合國人赴日旅遊的目的,短短幾天,就哪裡走走、這裡吃吃,輕鬆就好。
保留江戶時代痕跡
時隔18年,《門外漢的京都》的姊妹作《門外漢的東京》出版了,作者舒國治在書中形容:「東京是一本生活的百科全書」、「東京,說來說去,只得二字:豐富」。他又引英國大文學家約翰森(Samuel Johnson)所說的「如果一個人住膩了倫敦,那他就厭倦人生了。」把倫敦改為東京,他說,如果一個人過膩了東京的日子,那他必定是對自己的生活過膩了。
東京之所以豐富,在於它有現代化高樓大廈,也有許多江戶時代保留至今的街道小巷痕跡,舒國治雖說是「門外漢」似地走讀,其實早已前前後後來過東京許多次,長期、短期待過不少日子,書中介紹了許多常去東京旅遊的人所不知道的地方或遊覽方式。
走路閒逛最好方法
當然,走路仍是看東京最好的方法,舒國治稱東京是走路之城,他以走路兼搭地鐵的方式,告訴我們到東京玩甚麼、如何玩法,也介紹當地的公園、地鐵最方便的移動方式和玩法,還有東京的高樓和小吃等等細微之處。東京的許多建築、小巷弄、小店、店招、公園等,在書中鮮活起來。
這本《門外漢的東京》,其實還補了《門外漢的京都》之不足,後三分之一的第二輯篇幅,以「我看日本」為題,介紹非專屬東京人的日本文化特性,那就是最重視傳承的職人精神、最懂愛惜自然、最能利用荒物(就地取材的東西)研發或製造工藝或手藝等的美學素養,也不忘比較日本菜和中國菜的不同,以及日本小吃。
這本書編有名詞索引,國內的散文或小說,少有出版社肯花此方便讀者查詢的工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