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你與我】科技無法取代的 文/高愛倫 |2025.03.31 語音朗讀 2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劉振祥善用科技輔助創作。圖/高愛倫圖/高愛倫圖/高愛倫 文/高愛倫他是侯孝賢導演《戀戀風塵》劇照師,他是「雲門舞集」與舞台劇團的御用劇照攝影師,他是潘靖老師《太極螺旋13式》書封劇照掌舵者,在這種種已知印象裡,曾以為劉振祥的作品只聚焦人物。參觀攝影藝術博覽會最後一天場次,不但驚見劉振祥展品全是非人物的人文系列,而且喜遇老師在現場,我賺到二十分鐘機會跟老師喋喋不休,尤其想理解:在數位化技術層面喧賓奪主的當代,攝影藝術抽絲剝繭呈現精髓的能力不再重要或顯得薄弱?劉振祥因材施教,反問我:「AI人工智慧可以進行任何類型的文字創作,但是,作家還是存在呀!甚至被迫成長,因為每個行業都會看到一個事實:運用技術達到文與藝的突破,仍在於腦藝和創意的優先存在。」2012稻浪,2018散場、松煙池上、曲橋,2020秋成,2022春雨池上、幾何池上、田間明鏡,2024剪影森林,這些攝影作品,遠距離看,像是一幅畫;近距離看,像一幅刺繡,這些相片的原始瞬間,不再只是仰賴暗房調整導入影像輸出,而是在必要時經過後置處理,才能完整闡述鏡頭下的意念。要達到既定風格,其實必須具備對三十多種噴墨紙、相片、畫布的了解與研究,然後再篩選不同媒材的特性與表達張力,這些嘗試並不是萬無一失的;如果少了失敗與瓶頸,也許,每一個大師的現在與未來,也不容易脫胎換骨有所不同。劉振祥偶爾會運用不同的科技,輔助相片的意境,但這不是視效欺騙,而是以剪接、重複、錯位,把腦海裡抽象的姿態、把肌肉骨骼做不到的儀態,都盡可能具象化,這樣的過程相當於深化創作。「當然,這樣結合技術藝術的意圖,絕不該引用在新聞或紀實的影像傳遞上。」數位相機的發明,對喜歡攝影的人而言,除了節省底片成本,其他相關器材沒有一樣不是更加昂貴。後端相機數位儲存硬碟、舊底片與大型作品的恆溫恆溼倉庫儲存,都是厚重成本,以劉振祥大師級地位言之,在攝影博覽會一張作品以五萬元起價,其實也只是均攤長期以來不停止衍生的費用。空拍機對所有攝影師,都是一個美好的科技禮物。劉振祥很喜歡用空拍機搜尋攝影縱寬深角度。「當我們對平視與仰角都感到滿意時,空拍的鳥瞰與遼闊,將會是更大的驚奇,廣角的視野通常都會產生極大的加分作用。」對攝影有強烈偏愛的新手,如果志在隨手拍,劉振祥笑說手機就夠聰明與實用,但是如果想進階專業,捕捉的速度與感覺的濃度要時時合而為一,同時要多參展,讓自己的作品有被看見、被討論、被喜歡的機會。 前一篇文章 【為母心情】 樂在育嬰 下一篇文章 【人際互動】 一碗熱湯可以送到的距離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快門】遇見水風鈴【美好體驗】小蛋糕大驚喜【情緒漩渦】放自己一馬【生活快門】 誰最帥?【遺憾的事】 遲到的遠行【生活快門】孤獨的大門 作者其他文章【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何處不交朋友】探病陳文茜【故事你與我】爸媽再抱我一次【何處不交朋友】也是忘年之交【何處不交朋友】做好現在【故事你與我】 淺嘗才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