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淡新檔案》發源地──戴炎輝故居 文/丹青 |2025.06.27 語音朗讀 28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戴炎輝故居乃重要的歷史記憶場所。圖/丹青故居內部大致保留原有格局。圖/丹青故居文物官檄筐。圖/丹青《淡新檔案》目錄冊。圖/丹青 文/丹青台大法學院教授戴炎輝,不但是第一位擔任司法院長的台灣人,更曾擔任總統府資政直至一九九二年去世為止。他生前居住的南昌街日式宿舍,如今已整修完畢並對外開放參觀,串聯起南昌街的孫立人紀念館、牯嶺街的東美院和南菜園日式宿舍群,成為城南又一處文資場域。戴炎輝是屏東人,日據時期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回台短暫擔任過律師,戰後曾任高雄地方法院法官,後來進入台灣大學法學院任教。一九五五年開始研究、整理法律史,開設「唐律」等課程,並以著作《唐律總論》獲頒東京帝國大學法學博士。戴炎輝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以十數年的時間編纂清朝時期的《淡新檔案》,將台灣淡水廳、台北府、新竹縣的資料,由傳統的「吏、戶、禮、兵、刑、工」,改分類為「行政、民事、刑事」三門,其下再分「類、款、案」等。這批如今留存在台大圖書館的文獻,為研究清代行政、司法、社會的第一手史料;而當年整理、分類這些檔案的所在地,即在此棟宿舍裡。戴炎輝故居,曾在二○○七年被台北市指定為「歷史建築」,後於二○一七年升格為「市定古蹟」,理由是為由戴炎輝整理及命名的《淡新檔案》,乃現存唯一的清代台灣府縣級檔案,極具學術價值;其次,該宿舍建築格局獨具特色,且書櫃上的編碼為戴炎輝整理《淡新檔案》時所用,乃編纂《淡新檔案》之歷史記憶場所。該宿舍在文資紀錄上名為「戴炎輝寓所」,今通稱「戴炎輝故居」,面積約五百五十五平方公尺,戴炎輝過世後因乏人使用日漸損毀,但大致保留了原有的門廊、玄關、車寄、土間、座敷間等。二○二二年,台北市文化局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協助台灣大學媒合民間廠商投注三千兩百萬元進行修復。修復工程除必要設施外,盡量維持古蹟本體的外觀與色彩,並搭建無障礙廊道連接內外,打造友善共融的參觀動線。內部則保留戴炎輝昔日書房作為常設展間,展示一代法學巨匠的生命故事和文物著作,也讓民眾了解《淡新檔案》對台灣歷史文化研究的卓越貢獻。原有庭院後方新建約十七坪的廚房與吧台設施,取名「輝室」,並以平頂過廊巧妙連接古蹟本體,期望能將藝文展演和餐飲文化相結合。未來除了常態展覽外,也會不定期舉辦各式講座與課程,讓歷史建築能有多面向的活化運用。 前一篇文章 【寶島踏查】 貴族別邸:高雄逍遙園 下一篇文章 【歷史評析】嗔心作繭:飛將軍李廣的命運悲歌(下) 熱門新聞 01佛光菁英幹部培訓 精進信願行2025.07.2102【視覺美學】快門下的詩意 人間萬象無遠弗屆2025.07.2003【朗朗晴空】無住心者是佛心2025.07.2004【夏日輕旅】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2025.07.2005ESA新任務 從太空幫森林稱重量2025.07.2006【書市隨筆】《表裏京阪》日本雙城文化探索2025.07.2007【詩】星紅仙人球2025.07.2208醜卻重要物種 應打破保育偏見2025.07.2009社論--撕裂的人心如何縫補2025.07.2410【詩】戀戀古城2025.07.2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走讀城鄉】望春風、傳族聲、傳萬世──李臨秋故居【府城巡禮】安平金小姐雕像【歡喜即是禪──陳玉鳳畫展】一念清淨【律儀典故】戊不朝真【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時光飛逝】小憩片刻【書藝心語】 止語 作者其他文章【走讀城鄉】望春風、傳族聲、傳萬世──李臨秋故居【走讀城鄉】除舊、復古、觀光──七堵彩繪街弄【走讀城鄉】擁抱社區的當代建築──師大美術館【走讀城鄉】 庶民生活博物館──陳家祖宅 【走讀城鄉】 大師手藝: 中山堂廣場國父銅像【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