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繪珍.古德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坦尚尼亞森林裡,一位年輕女子靜坐草地,透過望遠鏡凝視黑猩猩的日常。她是珍.古德(Dame Valerie Jane Morris Goodall;1934—2025),一生獻給自然的人。10月1日,這位靈長類動物學家在加州演講旅途中安詳辭世,享年九十一歲。
珍.古德1934年生於倫敦,自幼對動物充滿熱情。父親送她一隻填充黑猩猩玩偶,她珍藏一生。她沉浸於「泰山」的故事,經常泡在二手書店,以微薄積蓄換得一本本心愛的書。孩提時,她能在雞舍裡靜坐數小時,只為弄清雞蛋從何而來。
1957年,二十三歲的她應友人邀請赴肯亞,遇見人類學家路易斯‧李基,並接受前往坦尚尼亞研究黑猩猩。1960年,她26歲,踏入岡貝森林,展開史無前例的研究。當時沒有學位的她,只能帶著母親同行。珍‧古德打破慣例,為黑猩猩取名字而非編號,她觀察牠們的性格、情感與社會關係,將自己置於牠們生活的鄰近地方。
珍.古德的發現震驚科學界:黑猩猩會製作並使用工具──用草稈「釣」取白蟻。推翻了「唯有人類會造工具」的認知。她還揭示黑猩猩社群的溫情與暴力,從育兒、合作到領地爭戰。李基隨後鼓勵她進入劍橋攻讀博士,最終成為無本科背景卻獲該校博士的第八人。
1977年,她創立珍.古德研究所,推動靈長類研究與保護。1991年,她發起「根與芽」計畫,鼓勵青年參與環境行動,至今遍布近百國。她的倡議始於1980年代,一次會議讓她意識到黑猩猩正遭受醫學實驗、盜獵與棲地破壞威脅。自此,她成為不知疲倦的演講者與行動者,每年旅行數百日,帶著「希望」的訊息走遍世界。
她的努力獲得全球肯定:英國女爵士勳章、美國總統自由勳章,甚至被製成芭比娃娃,成為啟發年輕世代的象徵。縱使高齡,她依舊不停腳步,去世前幾天仍在演講台上分享理念,且原定10月3日還要在洛杉磯發表回顧演講。
從倫敦二手書店到非洲森林,珍‧古德始終懷抱對自然的敬畏與好奇。她深信:「每個個體都有角色,每天都對地球產生影響,而我們可以選擇留下什麼樣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