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文/胡雪綾 |2025.04.26 語音朗讀 174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林育嫻在北歐森林中,領略陽光透過樹葉灑滿一身的幸福。圖/漫漫森林提供林育嫻認為,大自然才是真正的「療癒師」。圖/漫漫森林提供 林育嫻從小就喜歡觀察自然、沉浸其中。 圖/漫漫森林提供帶領學員和大自然重新找到身心靈的連結。圖/漫漫森林提供在林保署網站中,林育嫻是第45號森療師。圖/漫漫森林提供在香港甜品店打工,用杏仁糊、芝麻糊創作。圖/漫漫森林提供打開五感體驗自然,再將感動加入創作,人人都是藝術家。圖/漫漫森林提供於芬蘭駐村時,在大自然中留下倩影。圖/漫漫森林提供 文/胡雪綾從小熱愛森林的林育嫻,感受到藝術、森林和生活無法分開,平日不只藉由繪畫、肢體、展覽、文字、服裝......來展現藝術創意和設計,甚至斜槓取得「森林療癒師」認證,將藝術活動、呼吸律動和森林的五感體驗結合在一起,每個月帶著民眾進行風格獨特的森林體驗活動……台灣的林相得天獨厚,任何海拔的林木都鬱鬱蔥蔥,因此有許多熱愛森林,也喜歡帶人體驗林間美好的人,相繼取得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授予的「森林療癒師」證照。「森林療癒師」從2021年3月推動認證以來,目前全台僅73人取得資格,原因即在於想要通過認證,必須先完成複雜的3階段課程。第一階段可以在線上上課,後面兩階段就必須紮紮實實的進行面對面學習及考核。愛自然從小根植心中現年24歲的林育嫻,目前在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就讀碩班,雖然大二報名森林療癒師研修課程時,知道可以分5年陸續完成,但她還是僅歷經3年、去年初就取得第45號「森林療癒師」證照。「從小我讀的是體制外的華德福學校,課程有大量的散步、編織 、農耕、金工、木工、戲劇、身體力行和與森林自然接觸……我們還在學校的田地裡種植香茅,最後採收泡成香茅茶……另外,學校很鼓勵我們爬樹,家長來接孩子時,經常看到校園中的大樹上,掛滿一串串的小孩……」 憂心焦慮中看見曙光高中時林育嫻選擇在家自學,四處摸索學瑜伽、學繪畫、學攝影……大學時透過特殊選才申請就讀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用人類學視角來研究台灣的人文知識,也繼續學陶藝、學草木染、學原民文化、學蓋自然建築、學當個校園記者……卻覺得自己像個無頭蒼蠅,甚至考慮休學……某個從花蓮回到老家桃園的夜晚,林育嫻正為未來感到焦慮不安,無意間滑手機搜尋到林保署(當時為林務局)正在推動「森林療癒師」的培訓。儘管學費對於當時的她,是很大一筆金額,但看完培訓簡章,林育嫻卻立刻決定報名。森療師包容所愛所學「我感覺自己終於找到一個行業,能包容我過去所學、所喜愛的一切!」直到現在,林育嫻仍感覺自己無比幸運,能朝著夢想取得森療師認證,而這也直接引領她申請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強迫自己吸取更多跨領域藝術相關知識,成為更好的森療師,並且將森林療癒作為論文研究的方向。 去年10月,林育嫻更以碩二生身分獲選前往芬蘭Arteles創意中心成為「駐村藝術家」,這除了是對她的創作非常重要的肯定,也提供她領略難得的北歐森林、小溪、風聲、鳥語、雪地、植物……探索的機會,讓她有信心成為更好的森療師,帶領大家一起走入自然,分享這份幸福。各具特色的五感體驗 「雖然媒體常從報酬的角度來介紹這個職業,但我相信森療師都是熱愛自然的人,才能把這個橋梁工作做好。」林育嫻目前很規律的,每個月帶領一團人到桃園或高雄附近的山林體驗,人數也限制在6~15人的小團體,希望學員間能有更多時間分享和照顧彼此感受。常有人問林育嫻:「森林浴」和「森林療癒師」有什麼不同?林育嫻說,兩者雖然同樣是走入森林進行五感體驗,但森林浴比較像是個人的隨性體驗,而森林療癒師則像是人和森林之間的橋梁,透過課程設計、專屬活動、依不同屬性團體需求規畫活動,帶著大家專注於當下,冥想、呼吸、芳療、健走、辨識動植物……師法柯內爾連結森林 「我喜歡的方式是心流學習法,也是美國自然教育家約瑟夫.柯內爾提倡的戶外學習法。」林育嫻會先安排自由書寫、自然創作來喚醒成員的熱情;接著進行呼吸練習,幫大家找回身體感覺來培養專注;接著鼓勵大家去尋找並連結自己的「母樹」,最後,再整合當下各種感覺進行藝術創作。「生命,原本就是一場充滿挑戰的創作。」林育嫻表示,通常到第3階段接觸自然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已經找到和環境連結的管道。「真正的『療癒師』其實是森林,森療師比較像是學員和森林之間的橋梁……」找回美好純淨的本我 林育嫻常引導大家:在眼前幾十棵樹中,你覺得哪棵樹在呼喚你?想和你對話?你可以走過去和它抱抱、說話,聽聽樹枝、樹葉、樹幹、樹瘤、樹洞想告訴你什麼……也提醒:慢慢地走路、閉上眼聽風聲鳥鳴、用手掌感受樹皮的紋理、深深吸氣,感受樹木釋放的芳香分子、光腳踩踏草地或土地……林育嫻發現,經過大自然一番洗滌,每個人都能暫時回到純淨的本我,也變成天生的藝術家,創作出非常有意境也有故事的作品,常讓她愛不釋手、拍照留存。見證自然的安定力量「我一直都喜歡森林,是森林療癒,讓我找到一條可以一直走下去的路。」從小林育嫻就喜歡自然環境,而且比起海,她更喜歡山,也喜歡泥土的味道、陽光穿過葉縫的光影、風輕輕吹動樹梢的聲音……年幼時,林育嫻還不懂什麼叫「療癒」,只知道每次走進森林,心就會安靜下來。後來,接觸到「森林療癒」這個專業,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以來的感受,是有科學依據的。林育嫻說,預防醫學早已證實:只要在森林中打開眼耳鼻舌+觸感等「五感」,就能在生理上改善認知功能、調降血壓、減緩心跳助長壽、提升免疫力及心血管功能、降低壓力荷爾蒙;心理上則能促進創造力、改善睡眠、穩定情緒、減輕焦慮和憂鬱。所以每次帶民眾走進森林,林育嫻都會鼓勵大家與自然重新連結,在一片淺綠到濃綠的自然環境中,有意識地打開五感,感受陽光從枝葉縫隙灑下,腳下是鬆軟的苔蘚與落葉,嗅聞空氣中溫柔的木質香氣,呼吸不自覺變得深而慢……「學習森林療癒後,我開始用更深入的角度去認識自然,也希望透過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森林的溫柔與力量。」林育嫻說,1980年代,日本開始提倡「森林浴」的療癒方式,希望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與自然連結的平衡點,而最終,日本也成為世界著名的長壽國。 前一篇文章 李驥 從佛法中認錯再出發 下一篇文章 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 熱門新聞 01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2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3【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4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5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6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7【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8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9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10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轉譯中興莊動人故事楊秋蘋 改造老屋開書店寫眷村史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 作者其他文章大自然清潔隊 維護地球健康彈塗魚、鯽魚、肺魚 皆可離水而活 巴西千湖沙漠 魚兒沙游覓新家 除夕老公公 禮物盒溫暖病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