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蛋 也有經濟學

文/檸檬  |2025.04.03
525觀看次
字級
圖/琪琪

文/檸檬 

站在早餐店前,看著三明治與豆漿,口袋裡只剩下一枚50元硬幣,剛好夠買最基本款的早餐。看了看菜單,猶豫著要不要加顆蛋(多20元),想想還是點了基本款,轉身走人。

「加蛋嗎?」老闆問。

但如果你手上拿的是手機呢?情境馬上改變。

手機支付 無痛消費



打開手機支付App,沒有實體鈔票減少的痛感,沒有找零的等待時間,於是點了升級版,順便來一杯豆漿,反正手機一嗶,付款就完成了,沒有掏錢、沒有思考,只有流暢的消費體驗。

這就是手機支付的魅力,也是它的數學陷阱,當你無需直視現金的減少時,消費決策的數學公式就會悄悄改變。如果說現金支付是一條直線,簡單直接,手機支付則更像是一條看似平坦的坡道,讓人不知不覺就往前滑了一大截。

假設每天的早餐費用是100元,一個月下來就是100×30=3000(元)。這是很簡單的計算,因為你每天都能清楚看到錢包裡的現金變少,開銷自然不會失控。

但如果用手機支付呢?許多支付App會提供回饋,假設是2%,表示每次付款後,會得到100×2%=2元的回饋。一個月下來,總回饋金額是3000×2%=60元。看似小數目,但一年後,你默默存下720元,足夠換來14份免費加蛋三明治,或是一次豪華大餐。這讓手機支付看起來像個更「聰明」的選擇,也就是同樣的消費,卻能賺到額外的優惠。但問題來了,這一切的前提是「沒有因此花更多」。

現金支付的限制在於,我們只能花掉實際擁有的錢,而手機支付則有種「無形資產」的錯覺。當付款變得過於簡單時,數學直覺會開始鈍化,額外的小額開銷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累積起來卻可能超乎想像。

如果因為會有回饋,所以覺得升級早餐也還好,每天多加一顆蛋,從100元變成120元。120元vs.100元,看起來不過多了20元,似乎沒什麼影響,但我們來算一下:

隨性消費 是否划算?



每天多花20元,一個月就是20×30=

600(元)。一年下來,就是7200元,賺了720元,卻多支出了7200元,接近一支中低階手機的價錢,真的划算嗎?

這種「無痛加碼」的行為在手機支付時尤為常見。現金交易時,我們往往會因為看到實際鈔票減少而控制消費,但當付款只是一個「嗶」的一聲瞬間時,大腦的數學警覺性會下降,消費行為變得更隨性,這也正是許多支付平台背後的商業數學策略。

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手機支付vs.現金支付的選擇,並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在於如何應用數學思惟來管理自己的財務。不論選擇哪種支付方式,別忘了最重要的一點:數學不會騙人,但我們對數字的直覺,卻經常被支付方式的便利性所影響。所以,下次站在早餐店前,考慮要不要加蛋時,不妨想想這顆蛋真的只是20元,還是它會在一年後可能變成一支新手機的價格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