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ayeli
文/張敞
搖尾不見得是乞憐,比如狗尾草,它歡喜時也會搖曳,在陽光下掃出燦爛的光圈;而金色狗尾草已移入狼尾屬,除了花序較直立之外,兩者的外形極其相似,也都在荒地裡呼喊著野性。
狗尾草屬禾本科,別名「穀莠子」,《詩經‧齊風》:「無田甫田,維莠驕驕。」莠指田間雜草,因田地廣大,導致蔓草叢生,來不及除盡,農人與詩人將其視為惡物;此後不得體的話稱為「莠言」,或以莠比喻沒出息的人。誰知這不成材的小草可做飼料,也可入藥,外號「台灣人蔘」,健脾開胃,富含多種營養素,陪伴了好幾代的幼兒成長,亦可治療癰瘀和面癬。
那一株株裊娜的小草,其實藏著小小的、綠色的花,有風傳粉,自不用打扮得花枝招展,引蟲鳥為媒;漸漸地,花兒由綠色轉為褐色,結成穎果,像極了我們吃的米麥,而經馴化的狗尾草,還真是糧食作物──小米。
有用無用,是材非材,自己說了算,別聽太多風吹來的閒話。
別人眼裡的「雜草」,在李時珍《本草綱目》裡,依然各有用途,如樹孔中草,主小兒腹痛夜啼……名花傾國,野草無聞,但一枝草、一點露,世上沒有無用的草,唯有自棄之人;再卑微的生命,再艱難的生存環境,都要永懷希望和目標,活出熱情,活得心安篤定,為自己綻放出獨特的光彩,也報天地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