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Hans
文/張敞
每年都有一段屬於油菜花的春天。農曆年間,正值休耕期的農田裡,忽然冒出鋪天蓋地的黃,濃似油彩,燦若陽光,揮灑新年的希望。
油菜花並非餐桌常見的甘藍型油菜,但它的確是花也是菜,花苞、嫩葉、嫩莖鮮甜可食,清炒或涼拌皆可,捎帶初春的氣息;比起油菜,它更願意被誤認為黃蝶,儘管這個季節大多是紋白蝶,它仍渴望有孩子朝花海奔來,揚起花瓣,讓人分不清是花還是蝶。
明代大儒王守仁讚譽油菜花,說牡丹富貴卻不如它適宜民生,帶來富庶與豐饒。一可作「綠肥」,在春耕之前,翻覆泥土或整地,將油菜的根、莖、花、葉,化作耕作所需的肥料,二來菜籽還可榨油;別人粉身碎骨,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間」,而它獻身,是為了要滋養更多生命。從前將女孩的命運形容為「油麻菜籽」命,在短暫的燦爛後,便隨著婚姻落地,不由自主,落地生根,身分更從女兒轉為妻子與母親,此後將自身的青春輾成養分,哺育下一代的春暖。
電影《油麻菜籽》裡,被傷害的母親以為女人只有一種活法,所以試圖掌控女兒的人生,然而每一顆菜籽都有自己的旅程,最終學著祝福與目送;油菜花諧音「有才華」,或許新一代仍有其徬徨與傷感,然而有才情的種籽總能遠颺,並在另一片土地上遍地開花,年年春色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