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菜郎說菜經】低GI值冬粉 減醣好幫手

文/廖炯程 |2025.07.12
102觀看次
字級
圖/AI生成

文/廖炯程

冬粉是菜市場最常見卻很神祕的主食代表,透明、細細長長,每次吃麻辣燙、火鍋、滷味、炒菜幾乎都會來上一把,但你知道冬粉的身世嗎?

「冬粉」名字的來源,流傳有兩種說法:一是源自山東的山東粉,簡稱「東粉」,後來變成了「冬粉」;另一則是更生活化的傳說:古早冬粉是冬天才有辦法製作的,因為低溫讓粉條不容易發霉,保存比較久,所以就被稱為「冬粉」。雖然現在四季都能量產,但這個名字卻一直沿用到現在。

與麵條不同,冬粉主要是由綠豆澱粉製成,也有部分冬粉是用馬鈴薯澱粉、紅薯澱粉、樹薯澱粉等取代。所以它其實是純粹的澱粉製品。

冬粉的製作方式有點像做果凍,但比果凍更工藝化。首先將綠豆磨成漿,再經過過濾、沉澱分離出澱粉,混水攪拌後經加熱製成濃稠糊狀,接著利用細孔擠壓出一條條的粉條,最後用冷水定型。

傳統冬粉還會經過日晒,現代則以烘乾、抽真空來處理,讓冬粉更有彈性,也方便保存。

在營養價值方面,雖然冬粉口感Q彈、滑順,但它是純澱粉,蛋白質與脂肪含量極低,幾乎沒有膳食纖維。營養成分大致是:碳水化合物約85~90%、蛋白質約0.5~1%、脂肪約0.1%,不過慶幸的是冬粉屬於低GI食物,雖然都是澱粉,但是比起米飯GI值82,米粉GI值61來說,冬粉的GI值28相對低很多。不過通常我們不會單吃冬粉,各種調料搭配才是爆熱量及血糖的關鍵,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要特別節制。

雖然營養不高,但冬粉的吸味能力極強,簡直是各種醬汁料理的海綿食材!冬粉怎麼吃更好吃?

滷味:與豆皮、蘿蔔等食材一起滷,吸飽醬汁後更有層次。

火鍋:最後下鍋吸湯底精華,飽滿又不爛。

酸辣炒冬粉:東南亞風味最對味,適合加點高麗菜、鮮菇。

素食炒冬粉:常見於自助餐,是全素者的好選擇。

冬粉雖然好吃,但想控制血糖或體重的朋友,建議搭配大量蔬菜與蛋白質食用,並注意控制份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