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祠廟典型:山東曲阜孔廟

文/魯郡 |2023.12.13
371觀看次
字級
大成殿 圖/魯郡
孔子塑像 圖/魯郡

文/魯郡

孔子被尊稱為至聖先師,因而孔廟又稱為「至聖廟」,是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型,保存了宋、金以來的總體布局。坐落在山東曲阜的孔廟,是古代帝王祭祀孔子的中心廟宇,也是現今分布世界各地的孔廟原型。目前,這座兩千多年歷史的建築,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併稱「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曲阜孔廟占地近十公頃,長六百公尺、寬一百四十五公尺,前後有庭院、殿堂、廊廡等建築,共計六百二十餘間。前為神道,兩側栽植檜柏,創造出莊嚴肅穆的氣氛,廟宇主體則貫串在一條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布局嚴謹。

曲阜孔廟為九進院落,孔廟外的「仰聖門」,也是明清時期曲阜的正南門,門上有「萬仞宮牆」四字,門後為「金聲玉振」牌坊。「萬仞宮牆」四字原為明代欽差所寫,清代乾隆皇帝為表對孔子的尊崇,親書「萬仞宮牆」後換上其御筆。「金聲玉振」牌坊建於明代,以此讚揚孔子的學問淵博,集先賢先聖之大成。

孔廟的第一道門──「欞星門」,建於明永樂年間,一七五四年重修,由木製改為鐵石製,字跡亦為乾隆御筆,門前立有著名的「下馬碑」;第二道「聖時門」,飛檐斗拱,綠琉璃瓦覆頂,由此真正進入孔廟;過了第三道「弘道門」,隨後來到孔廟的奎文閣。

此處原先名為「藏書樓」,建於宋天禧二年(一○一八),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木結構閣樓之一,二層閣樓、三重飛檐、四層斗拱,工藝奇巧。閣內上層收藏歷代帝王御賜書籍、墨跡等,下層收藏歷代帝王祭祀孔子時所需的香帛之物,以及社會人士捐獻的圖書。在金章宗明昌二年(一一九一)擴建時,改名為奎文閣。

奎文閣至大成門之間,為孔廟的碑亭院落,其中一道橫街兩旁,左右對稱布置歷代帝王讚頌孔子所立的石碑和碑亭,皆重檐高閣,形體宏麗。十三座碑亭分立南北兩排,其中,金代碑亭兩座、元代碑亭一座、清代碑亭十座,習稱「御碑亭」。

進入大成門,即為孔廟的主要建築區,包括大成殿、寢殿、聖跡殿,以及兩側的東廡、西廡等。大成門內石階前,有棵以石雕欄柵圍護、挺拔蒼勁的檜樹,據說是孔子親手所種植。明萬曆年間,有才子楊光訓題寫「先師手植檜」石碑,是孔子精神不死的象徵,也是孔氏家族生生不息的歷史見證。

孔廟主體建築大成殿,始建於宋代天禧元年(一○一七),明代重建,清代雍正二年(一七二四)再擴建成現狀。殿宇面寬九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殿宇建在兩層石砌高台上,規制相當於故宮保和殿,尤其四周繞有二十八根龍雕簷柱,刻工精巧,世間罕見。

大成殿乃是供奉孔子的大殿,內部由三十二根木柱支撐,天花藻井鑲有金箔,歷代皇帝所頒賜的匾額皆高掛於上。殿內中央供祀孔子彩塑立像,頭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兩側為「四配」:東邊是復聖顏子、述聖子思,西邊是宗聖曾子、亞聖孟子。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泰安岱廟天貺殿,合稱為「中國三大殿」。

大成殿前寬闊露台,為祭祀時釋奠佾舞之處。殿前甬道正中,相傳是孔子生前講學授徒之處,建有「杏壇」亭,為孔廟三大主體建築之一,由孔子第四十五代孫所建。杏壇周圍朱欄,四面歇山,十字結脊,二層黃瓦飛檐,雙重半拱;亭內細雕藻井,彩繪金色盤龍,其中還有乾隆〈杏壇讚〉御碑。建於宋天聖二年(一○二四),為紀念孔子在此施行教育,故有「第一學堂」之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