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前後,日常可食用蓮子銀耳紅棗湯養陰潤肺、止咳安神、改善睡眠。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七日時序正式進入立冬,氣候自「秋燥」逐漸轉為「冬寒」。中醫認為「冬主閉藏」,在冬天到來前先調理肺與津液,可減少咳嗽、鼻過敏、皮膚乾癢等症狀,讓身體順利銜接季節變換。若能在此時節透過飲食、作息與穴位調理,可為身體打好免疫根基。
瑞隆馬光中醫診所簡浚崴醫師表示,入冬前天氣乾冷、早晚溫差大,容易耗傷肺陰,使喉嚨、呼吸道與皮膚表層的防護能力下降。「肺為嬌臟,喜潤惡燥」,因此由秋轉冬時節,調養核心在於「潤燥養陰」。
建議多補充水分,飲食可選擇滋陰生津的水梨、百合、銀耳、杏仁、蜂蜜等;並避免辛辣油炸、火鍋燒烤等燥熱食物,以免加重咽乾、過敏與咳嗽。日常也可食用百合銀耳羹潤燥:銀耳泡發後與百合、蓮子、紅棗加水小火燉煮四十分鐘,起鍋前加入少許冰糖,可養陰潤肺、止咳安神、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