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門覽勝】章嘉大師紀念堂

文/莊曉明 |2025.08.13
148觀看次
字級
重要文物「咕嚕卻旺普巴杵」。圖/莊曉明
章嘉大師畫像。圖/莊曉明
蒙藏文化館外觀展現傳統藏式建築風格。圖/莊曉明
西藏佛堂供奉酥油茶。圖/莊曉明

文/莊曉明

走進台北市青田街,這裡不只有保留日式建築,還有一處可以認識藏傳佛教的地方。

西藏活佛有轉世的傳統,在青田街的蒙藏文化館「章嘉大師紀念堂」,可以一探神祕的藏傳文化。這裡所陳列的,是第七世章嘉大師的隨身法物與相關介紹。

章嘉大師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章嘉呼圖克圖,與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以及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並列為藏傳佛教的四大領袖。章嘉活佛世系起源於印度的阿羅漢尊達,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傳至十三世時,因出生於青海互助縣紅崖子張家村,而被稱作「張家活佛」。然而,康熙皇帝覺得此稱呼太過普通,於是賜名「章嘉」,此為「章嘉一世」之起源。章嘉二世入京宣揚佛法,受到康熙與雍正皇帝的器重;甚至章嘉三世還是靈童時期,就在皇宮與當時的弘曆皇子一起生活。

據傳章嘉七世出生於一八九○年,一九三一年接受蒙藏委員會委員之職務。爾後,又被授以「護國淨覺輔教大師」名號,並頒贈印信,開始以「章嘉大師」名號弘揚佛教。一九四九年移居台灣,定居在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醫學校校長崛內次雄所遺留的宿舍。

章嘉大師對佛教有兩大貢獻,一是環台弘法,另一則是在一九五五年前往日本迎取分贈的玄奘大師靈骨回台供奉,在當時在政教皆具有崇高的地位。當大師圓寂後,其青田居住所改建成蒙藏文化中心(今蒙藏文化館),並在三樓設置了章嘉大師紀念堂。

一走進紀念堂,牆上可見第七世章嘉大師的油畫像。左方為西藏佛堂,藏式佛龕以吉祥雕刻裝飾,桌上供奉酥油燈,沿著天花線板掛有色彩繽紛的風馬旗,兩側懸掛多幅唐卡,前方吊著兩座藏幢,充滿了濃厚的西藏風味。

紀念堂右方的玻璃櫃,則擺放了很多藏傳佛物。如嘎烏(一種微型可隨手攜帶的佛龕)、小擦擦(用模具壓製而成的小型泥塑佛像),還有第七世章嘉大師的隨身修持法器及其收藏的法物,包括宗喀巴大師的牙舍利、七世達賴喇嘛的頭髮等。其中,具有千年歷史的「咕嚕卻旺普巴杵」,已被文化部古物審議會議認定為重要古物。

目前,章嘉大師紀念堂是由文化部蒙藏文化館規畫管理,除了上述法器之外,也保留很多珍貴的書信與照片史料,有助於外界對藏傳佛教之入門初探,呈現迥異於漢傳佛教的特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