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琪琪
文/莊曉明
現今台灣腦庫接受的捐贈者大腦,有一些是健康腦,但更多是已發病病友的慈悲,除了自身親友外,多數人不認識這群無名的英雄,他們曾經來過世間走一遭,然後又悄悄的離開,因此謝松蒼教授希望有更多義工加入台灣腦庫團隊,協助記錄這群捐贈者的生命故事,如果每個人來這世上是帶著某些任務而生,這群無語良師已將大腦重新詮釋,並乘載不同的意義,包含如下:
腦庫貢獻 各有意義
B─Benefit(助益):捐贈者完全是從「利益他人」的角度出發,想了解病因,縱使今生已無法痊癒,但藉由己身的奉獻,進而找出改善方法,就是幫助下一個病友,也會拯救另一個家庭。
R─Respect(尊敬):無論是捐贈者抑或是家屬,都是值得尊敬的對象。簽署同意書只是開始,但直到送進解剖室取下大腦與腦組織封存後,才是真正完成階段性任務。這期間家屬可能要面對多重壓力,例如:佛教有往生後要助念8小時,因而不能移動身體的說法,但從科學立場來看,離世後大腦的核醣核酸(RNA)降解速度非常快,若沒有趕快搶時間,拖延愈久,可以取得的準確生物資訊就會愈少。也因此家屬可能無法顧及傳統禮俗而必須承受不知情者的責難,這也是值得我們致敬之處。
A─Answer(答案):深藏在大腦的發病密碼,一直是醫學專家想要突破的關卡,也許隨著捐贈的樣本數愈多,距離柳暗花明謎底揭曉的那一天愈接近,病友們所引領企盼的答案,也會呼之欲出。
I─Influence(影響):找尋到致病的答案後,醫藥專家就會開始研發新藥來對症下藥,患者得以擺脫過去面對疾病時的束手無策,這種影響肯定是正向的,更是醫學進步的動力。
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N─Newborn(新生的):前人捐腦植下善因,後人乘涼享受善果。每一個珍貴的捐贈體,都是抱持著「成功不必在我」的信念,只要能解救下一個病友,在專家學者的長期研究探索下,未來的病友就會有機會重啟新生的契機,這正是他們渴望的結果。
台灣腦庫是捐腦者的人生終點,亦是特殊疾病患者的希望起點。不管何時加入腦庫這個家族,也不管在這個組織裡扮演何種角色,只要所有人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即使現在僅能看到幽微暗光,總有一天雲霧散去,神聖榮光輝映出的七彩,會照耀在每一位成就腦庫的支持者身上,那正是成立台灣腦庫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