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恬靜的安東河回村

文/黃筱婷 |2025.04.28
190觀看次
字級
河回村處處可見傳統韓式古宅。圖/黃筱婷
村外作為守護神與路標的「長栍」。圖/黃筱婷

文/黃筱婷

古時候的朝鮮半島,乃是由三個部落聯盟所組成,一般稱為「三韓」,分別是馬韓、辰韓以及弁韓。其中馬韓最為強大,由五十四個部落組成,辰韓與弁韓則各由十二個城邦組成,彼此多有往來。

安東作為韓國慶尚北道的首府,最初由辰韓開始發展;三國時期,由新羅國掌控,後來百濟與高麗都欲爭奪此地,最後高麗獲得勝利,並將此地命名為「安東」。此外,安東也是朝鮮王朝儒家思想的中心,長期恪守儒家之道,孕育出許多重要的儒學家。因朝鮮王朝對於儒家學說十分重視,故安東地區崇尚儒學的家族,也對當時的朝鮮政治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安東河回村的東、南、西三面,均被洛東江的支流,也就是花川所圍繞,因為河流在此地突然呈現大幅度的迴轉,故名「河回村」。高麗時代的河回村,居住著許氏、安氏、柳氏等家族;到了朝鮮時代,則是由「豐川柳氏」所建立的傳統聚落。至今河回村內約有七成居民為柳氏後人,韓國許多知名的歷史人物,如柳成龍、柳雲龍等,都出生於此。

河回村最有名的,即是「河回別神祭假面舞」。安東自古以來便是朝鮮兩班貴族的聚居地,故也完整保存了此項祭典舞蹈。河回別神祭假面舞總共分為六個部分,包括舞童之場、想像動物之場、白丁之場、老婆之場、破戒僧之場、楊班學者之場,而所有上場的表演者,都會戴上專屬的面具來進行表演。

在舊時的朝鮮,處處都充滿了社會矛盾與階級制度,為撫平百姓不時滋生的不滿情緒,河回別神祭假面舞就成了舒緩社會矛盾的媒介。而如今的河回別神祭假面舞,則演變成祈求和平與豐收、取悅神祇的舞蹈,表演者所配戴的面具也成為各式文創商品,讓遊客將專屬於安東的記憶一起帶回家。

河回村內舉目所及,均是傳統的的韓式屋舍。整個村子以柳氏大宗宅為中心,包括養真堂、忠孝堂等,都有著低矮的圍牆,老舊的木門上則張貼有象徵祝福的春聯。即便在進入AI時代的二十一世紀,安東河回村古樸依舊,時間彷彿在此靜止了。

身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安東河回村,並沒有多餘的現代化設施,取而代之的是典雅的古樸意境;我想,古典詩詞中所形容的「四時皆美」,大抵便存在於河回村那令人難以忘懷的閒適景象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