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頁微光】《打造幸福腦》破解幸福與快樂迷思

文/歐尼爾 |2025.03.02
1189觀看次
字級
《打造幸福腦:大腦如何操控身體與心理健康,讓我們成為現在的樣子?》 圖/悅知文化提供

文/歐尼爾

卡蜜拉.諾德曾得過表彰神經科學研究學者的Brainbox青年研究者獎,目前服務於英國劍橋大學的認知與腦科學部門,並擔任心理健康神經科學實驗室的負責人,她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關於腦科學的最新研究。



「心理健康意味著人有負面情緒,但也一定能回到正面的心理狀態。」──卡蜜拉.諾德



人類的大腦有許多分散且微小的區域,科學家稱為「快樂熱點」,它們的活動跟產生愉悅感有直接關係。雖然快樂熱點分散又微小,卻能共同建構出大腦的愉悅網絡。神經系統具有可塑性,會受到身體與飲食、社會環境、生活壓力、基因組成等影響,使得心理健康產生不同變化。

我們會為了可能發生的正面結果,比如獲得食物,而選擇接近某些事物;也可能因為有機率產生的負面體驗,比如疼痛,而選擇躲避。「動機」是動物行動的共通原則,它對成就幸福來說,是必要的存在,但動機無法直接產生愉悅感。

卡蜜拉指出,人們為了追求短期愉悅感而產生的動力,能為心理健康帶來長期的正面影響。心理健康則取決於大腦是否平衡。就跟人體內的恆定一樣,想維持大腦的平衡,人類需要有足夠的彈性面對環境的變化。

正念擺脫負面情緒

全世界的人都在練習提升精神狀態的方式,目標則多少有些不同,比起臨床療法或冥想,許多人更傾向透過如課程、手機應用程式等管道提升心理健康。市面上有超過兩萬種與心理健康有關的軟體,絕大多數都未經可靠的臨床實驗證實效果,只不過是利用大眾想讓自己更快樂的心態。

透過專業的心理治療,心理師可以幫助患者注意到自己無益的行為模式,讓人們有意識重新評估自己信念,因此得以改善心情、降低壓力,更輕鬆地生活。例如正念能幫助我們放慢大腦運轉的速度,將注意力放在當下,不帶批判地接受自己思緒與感官,減少想法與情緒或身體反應之間的關聯,讓我們在遭遇各種困難時,維持良好狀態,淡化負面的信念,因此,正念療法愈來愈受歡迎。

改變習慣會更快樂?

休息與食物可以在短期內提升身體狀態、增強「心理免疫力」,這也是為何嚴格的睡眠規律、新的飲食習慣、運動會成為受歡迎的健康促進方式。

然而,科學研究顯示,改變生活型態跟其他改善心理健康的方式一樣,對某些人有效的同時,也會對某些人產生危害。科學界目前還在探索潛在的影響因子,目前只能確定運動能在許多層面帶來與心理韌性有關的轉變,卻無法確定為何它能改善心理健康。作者提醒除了運動,睡眠是生命中最關鍵的事。睡得好,心理韌性就會好,使人們遠離各種心理疾病;睡得不好,即使是再健康的人,也可能導致心理狀態惡化。

總之,這是一本論證嚴謹精采的腦科學科普書籍。當我們面臨生活各種壓力,如果大腦能夠達到平衡,就能維持心理健康、展現心理韌性。不過因每個人的大腦所認知的世界是獨一無二,加上個人基因與人生經驗都不一樣,所以對於提升心理健康,沒有人人通用的辦法。

為了幫助世人維持身心健康,神經科學領域正全力發展,評估各種影響的方法,來預測哪種治療方式對哪些人有效。這些鞏固人類心理健康的願景,支持患者走出心理疾病的旅程,很可能帶領神經科學領域找出對病患量身打造的治療方法,也是科學家對心理健康的未來展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