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櫻 給500幼童溫暖的家 文/酉方 |2024.12.14 語音朗讀 107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即便兩度罹癌,李雪櫻永遠心繫藍迪的孩子。圖/藍迪兒童之家提供藝人張琪(左)和大金空調董事長蘇一仲(右)都是藍迪兒童之家的贊助者。圖/藍迪兒童之家提供延聘專業老師教孩子炒豆、磨豆。圖為咖啡沖泡教學。圖/藍迪兒童之家提供李雪櫻感恩眾多助養人,幫助藍迪孩子健康成長。圖/藍迪兒童之家提供藍迪孩子巧手DIY多肉植物盆栽,義賣籌集教育經費。圖/藍迪兒童之家提供 文/酉方具有護理師背景的李雪櫻,在大約30年前,邀約長庚大學護理系畢業的妹妹,一起在桃園老家擔任托育保母,博得不少家長肯定,也吸引社服單位注意。不忍嬰幼兒乏人照顧1999年,李雪櫻因緣際會受桃園縣社會局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委託成立托兒所,接手安置6個無家可歸的幼兒,展開育養沒有血源孩子的志業──李雪櫻和先生及兩個兒子都住進托兒所內,白天進行正常教學,晚上照顧安置嬰幼兒的起居和睡眠。一向疼愛孩子的李雪櫻,親眼見到一位父親假藉「撿到棄嬰」拋棄自己的孩子後,不得不承認:在20世紀末的富裕台灣,社會陰影處依然有不少棄兒,以及因為各種原因需要救助的孩子。這段過程中,李雪櫻非常感謝幼兒園的家長們,相當接納這些家庭變故、無人照顧的孩子,沒有人質疑園長:為何要讓這些父母狀況複雜的孩子混群共同學習?「因為童年時期曾受到滿滿的善意對待,這些孩子們步入社會後,對社會同樣充滿善意,經常回到院內探視……」從托兒所轉型育幼院2000年之後,安置的幼兒逐年增加,甚至開始出現棄嬰和小學階段的孩子,讓李雪櫻不得不思索再三,決定取得家長諒解停辦托兒所,於2008年正式轉形為「育幼院」,並取名為「藍迪兒童之家」,寓意「藍天白雲,啟迪孩子的未來」。「真正投入0~18兒少安置服務,我才知道問題有多複雜。」李雪櫻曾接手一些出生就沒報戶口的孩子,發現孩子成了行政單位彼此間的「人球」,而藍迪想接手這些黑戶小孩卻困難重重。「我跑去戶政事務所請願,最後終於讓戶政單位鬆口,成為全國第一個棄兒棄嬰可以跟著院長姓的機構。」為孩子解決身分問題後,李雪櫻也為孩子尋覓合適的家庭進行領養。含淚出養祝未來幸福2001年,藍迪出養第一個孩子,分離時李雪櫻和孩子相擁痛哭。「雖然精挑細選國內外領養父母,也確定孩子離開後一定能健康成長,好好被栽培,可是照顧了那麼久,情感很深厚,真的很不捨……」多年後,這些孩子紛紛從台灣各地或國外返台探望李雪櫻,看到孩子變高帥變陽光,也學有專長,李雪櫻不得不承認:真的是有「捨」才有「得」。中長期安置責任變重2002年,兒少權益及家庭暴力相關法律實施後,定位為「緊急救援」機構的藍迪兒童之家,總安置人數逐年增加2成,後來又因為照顧3個不宜移動的多重障礙孩子,藍迪變成中長期安置機構,使居所空間嚴重不足。李雪櫻沒有選擇將孩子拒於門外,而是積極在桃園大園一帶,為孩子找一處寬敞的溫馨家園,結果一波三折,經過多年努力才終於找到合適的空間。2012年,李雪櫻積勞罹癌,病癒後繼續投入照顧兒童的志業,導致10年後癌症再度復發。思及公益事業應可長可久,病癒後李雪櫻為藍迪兒童之家成立財團法人基金會,希望有一天就算自己不在了,照顧孩子的事業仍舊可以繼續維持下去。要孩子感恩有家庇護「2008年遷居那天,孩子們集體向舊院舍鞠躬,感謝老家過去為他們遮風避雨,之後帶著感恩的心遷居到大園。」讓李雪櫻意外的是,新院舍隔了幾年後又不敷使用,迫使他們不得不在楊梅找地,規畫包括養育、教育、培養的完整自立學習院舍。其實早在大園安居時,孩子們就已得到理想的照顧。因為環境安全,藍迪幾乎全天候敞開大門,夜不閉戶。「孩子們常對新來的夥伴說:到了藍迪,不用再逃家啦,逃家也沒有用,藍迪的老師一定都找得到你。」事實上,藍迪的老師不僅是教育者,也是像媽媽一般的存在。「2009年大園爆發H1N1疫情,3位老師連續兩周加班,像媽媽般24小時輪流照顧被感染的30個孩子,更畫分辦公室當隔離區,最後順利讓每個孩子康復。」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俗話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李雪櫻的包容和無盡的愛,讓藍迪遷居大園後,一下子湧入了50多個新個案,外界輔導老師訪視藍迪時,常驚覺藍迪竟然能夠同時照顧百來位孩子,不可思議之餘也深感佩服。「我的理想中,孩子的生活空間應該像個小家庭,而不僅是宿舍,所以我們就著手努力改善。」隨著安置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李雪櫻很注重孩子身體與心靈的健康,導入心理師進行情緒教育,並為每個孩子建立個人的健康管理計畫。鼓勵孩子能勇敢追夢她像鼓勵自己兒子般,要孩子放膽追求自己的理想學習目標,孩子想學社工、法律,或是護理、設計……李雪櫻都全力支持,即便政府的安置補助只給付到18歲就停止了,藍迪也不輕易放手,每年自籌款項近新台幣4000萬元,支持孩子繼續讀大學。2020搬遷到楊梅院區後,李雪櫻全力展開為孩子培力的計畫,她聘請老師教孩子烘焙、烹飪、樂器演奏,也帶著孩子種菜、園藝,並學習DIY多肉植物盆栽……「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藍迪,希望孩子自立的那一天,能心無所懼的勇敢迎向自己的人生。」12月21日 助養人相見歡下周六21日上午9點至下午3點,藍迪兒童之家將在桃園楊梅電研路的家,舉辦一年一度的助養人歲末聯誼相見歡活動,屆時將有來自全國的助養家庭,和所助養的孩子交流情感,歡迎感興趣的民眾前往同歡。藍迪兒童之家院長李雪櫻表示,歲末是親友團聚的時刻,也是驗收孩子成長軌跡的時刻,更是助養人為助養孩子加油打氣的最佳時刻。每年,藍迪會藉由不同的形式──有時是親子踏青,有時是到快樂農場摘菜同樂,有時是園遊會或表演活動(藝人張琪長期代言響應)……讓認養人看到孩子健康活潑的身影,及平日自己栽種的屋頂魚菜共生農場,還有各種手作成品義賣。今年的助養人相見歡活動設有五大活動區,分別為:● 第一活動區:美食一條街,由孩子們掌廚展手藝。● 第二活動區:表演區與賓客休憩區,提供咖啡沖泡服務。● 第三活動區:多肉盆栽DIY及披薩義賣活動區。● 第四活動區:親子遊戲區。● 第五活動區:專題講座及李雪櫻之教養書簽書會。 前一篇文章 巴克幫 培訓再送養 浪浪零退養 下一篇文章 除夕老公公 禮物盒溫暖病童心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2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3社論--慎防公共政策私盲化2025.08.0404新北.三芝 田野祕境水中央 雲影天光映稻香2025.08.0405馳援旗山土石流撤離居民 佛光人送暖2025.08.0606人間音緣 多倫多佛光山音樂會 2025.08.0507新加坡佛光山 祝福彌陀學校考生金榜題名2025.08.0708大馬雙語禪修營 啟發修道省思2025.08.0709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13》第十章 指導現代人生活的修行方法2025.08.0410【遇見荷】如荷2025.08.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梅秀蘭 加入最忙佛光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鳳珠 服務增能有感悟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盧天祥、許伊琍 以花供養功德無量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鄭麗貞 作者其他文章賴志銘 和罕病共存 創無礙玩家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林妤恒、白琳 「小鬱亂入」讓憂鬱症變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