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禾月
自從兒子外派到大陸工作,先生這個「隔周為忙碌的媳婦、孫子準備食物」的點子,兩年多執行起來,自己充實、祖孫高興、媳婦開心、兒子放心,值得!值得!
媳婦因為上班方便,平日和孫子住在娘家,只有假日才回到兒子工作地附近楊梅他們自己的家。
每兩周一次的星期五晚上十點半左右,視力不錯的先生,會在八樓住家的書房窗口,望向社區的大門口,當發現媳婦的車子時,就大聲對屋內的我說:「他們到了。」
我一聽到,就馬上起身走向廚房,打開冰箱,將食物搬出,放入晚餐後已經先試打包過的紙箱或環保袋裡,快速準確地完成最後一道手續之後,等門鈴響。
門一開,孫子大聲地喊:「阿公好!阿婆好!」(客家話的爺爺、奶奶好),媳婦笑笑的叫聲:「爸爸、媽媽」因時候不早了,他們站在玄關,不用脫鞋進入屋內,簡單寒暄幾句,然後遞出上回用的空器具,換上我打包好的食物。通常會有熱食一袋、青菜、水果一包,另外有鮮奶兩瓶和自製的半條麵包則裝在保溫袋裡。
每次都有的是鮮奶(孫子要長高),最常有的是茶碗蒸、紅豆泥、自製麵包(都愛吃),豬肉、魚(孫子愛吃),煎豆皮、荷包蛋、炒結頭菜(媳婦愛吃),青菜、水果依季節搭配,花生是拒絕往來戶(會過敏)……
自己廚藝不是很好,但總希望提供的食物是他們喜愛的,所以在完成之後,會將食物內容先傳Line告知媳婦,必要時可調整。自己也留下紀錄,好讓食物輪流出現。哈哈,最高興的就是,總能收到「好豐盛啊,謝謝媽媽!」的回應。
跟著我會幫忙一起拿食物下樓,在電梯裡會把握時間相互問些近況。先生則轉身回到書房窗口,一窺我們的動靜。
食物放妥,車子啟動,車窗搖下,「謝謝媽媽!」「謝謝阿婆!」「小心開車!」,相信在書房的先生也有聽到吧。
上樓後,我將留下的半條自製麵包,切最軟的一小片,配上鮮奶,與先生兩人慢慢的吃,接著看報紙、雜誌、等待……
一向仔細的先生,總會在車子啟動後準一小時,問:「他們到了嗎?」幾乎每回他一問,我一打開手機,就會看到孫子傳來「我們到了。」回個「晚安」彼此安心的上床。
年過八十廚藝很好的老同事,常跟我說:「不管廚藝好不好,煮東西有人吃就值得!」是的,曾經看過一則短片~身體健朗的父親,在鄉下種菜、種水果,一天兒孫說要回家,他煮好滿桌兒孫喜愛的菜餚,卻在餐桌旁拿起手機,接到兒孫改變行程不回家吃飯的電話。滿桌的佳餚和滿臉的無奈,傳達著所謂「值得?不值得?」的矛盾,以及父母對子女心意表達的省思。
自從兒子外派到大陸工作,先生這個「隔周為忙碌的媳婦、孫子準備食物」的點子,兩年多執行起來,自己充實、祖孫高興、媳婦開心、兒子放心,值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