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大未來 大陸10關鍵走向 文/編輯部整理 |2022.01.31 語音朗讀 20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天問1號探測器從火星傳回圖像。圖/新華社、中新社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100層觀光廳迎接新年第一縷陽光。圖/新華社2021年10月16日神舟13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 圖/新華社中國大陸2021年房地產市場冷颼颼。圖/新華社成長率與景氣問題關係著未來的發展。圖/新華社為緩解老齡化問題,3孩政策正式上路。圖/新華社 文/編輯部整理1 習近平連任之路2021年11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19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是中共黨史上第3個「歷史決議」。這份歷史決議使其與毛澤東、鄧小平看齊,為習近平在今年秋天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20屆全國代表大會連任黨主席鋪路。然而,2022年充滿挑戰,對內有變種病毒Omicron疫情、金融和高槓桿風險、房地產市場仍存在惡化跡象,還有互聯網產業和娛樂、課外補校等行業所受到的監管衝擊,對外有涉藏、涉台和美國歐盟等關係,在在考驗習近平和領導班子能否有效化解,讓習近平連任。2 國際競合2021年兩岸關係持續低迷,能否走出困局,眾所關注。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在年終記者會直言,2022年台海局勢複雜嚴峻,兩岸當局的鬥爭可能更為激烈。但同時又強調大陸仍將繼續推進兩岸經濟交流,繼續實施ECFA,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不會改變。面對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競爭合作壓力,中美台三者之間的平衡在2022年更顯得重要。大陸與日、印、南海周邊國家的關係也持續演進,2月北京冬奧後中日關係將有所改變,大陸「積極」回應印度,將盡快舉行第14輪軍長級會談,以完全退出實際控制線西段部隊,顯示大陸表明願共同努力,穩定中印邊界。印尼則將邀5個東南亞國協國家: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菲律賓、汶萊,於今年2月召開會議,整合對南海議題的立場,希望建立訊息交換與能力建構的機制,因應大陸對南海主權、安全的挑戰。3 經濟觀察大陸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出席2021至2022年中國經濟年會表示,2021年中國GDP有望達到人民幣110兆元,人均GDP約1.2萬美元,接近世界銀行高收入標準。但通膨問題席捲全球,大陸也不例外,2021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0.9%;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上漲8.1%。海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表示,今年、至少上半年的消費回升力度或仍較弱,在終端需求不強的背景下,預計今年大陸CPI將保持2%-3%左右的溫和回升。至於經濟成長率,各大經濟研究機構都預測,大陸2022年的經濟成長5%-5.5%。其中,摩根士丹利表示,隨著大陸放寬貨幣政策,經濟似乎從「小幅下滑」轉為回升,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可加速到5.5%,看法比市場共識5%更為樂觀。4 科技經濟中國科技巨頭「百度」於2021年12月27日發表,可同時容納10萬人在線上互動的元宇宙產品「希壤」。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人機共生時代來臨,將迎來AI黃金10年,AI就是一項進入元宇宙的利器。預計2022年,在元宇宙熱潮之下,大陸科技公司將如百度一般跟上布局。近年大陸建立半導體產業的企圖心也十分旺盛,半導體大廠華為、手機大廠OPPO都積極在各國挖角,要自行製造奈米級關鍵晶片,2022將是關鍵一年。此外,2020年9月大陸出手打擊加密貨幣,禁止海外交易所提供中國投資人服務,使得市值最大比特幣價格應聲重挫。取而代之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在過去幾年一直在發展「數位人民幣」央行數位貨幣(CBDC),目前正處於 CBDC發展的後期階段,計畫於2022年北京冬奧測試。5 太空競賽「天宮號」太空站是由中國大陸自主建設的常駐太空站。2021年6月,發射「神舟12號」火箭,運送首批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太空人,執行3個月駐留任務。12月27日0時55分,「神舟13號」完成年內第2次出艙既定任務,太空人翟志剛、葉光富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出艙活動圓滿成功。過去一年,從天宮太空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到 「天問1號」、「祝融號」成功探測火星,均象徵大陸在科技創新上取得了新的歷史成就。 接下來,是否能完成天和核心艙與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對接,以及組建成總重約60噸的天宮太空站,將是2022年的挑戰。6 稀土戰略稀土是許多軍武、高科技產業的原料,用於智能手機、等離子屏幕、電動汽車和武器,大陸稀土出口量占全球的9成以上,為強化涉及國安物資的管控,2021年12月出台《出口管制法》,宣布成立中國稀土集團,並發布《中國的出口管制白皮書》。專家分析,大陸作為第一大稀土儲量和出口國,此舉有助於在中美競合的背景下,掌握「戰略資源」。 然而,最大消費國美國,8成進口來自中國大陸,因此美國和歐盟正在尋求多管道稀土來源,以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稀土戰略將是2022年關注的焦點。7 素食趨勢過去幾年,不僅大型國際連鎖企業看好植物肉市場的發展,大陸開設素食店和餐廳的數量愈來愈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NPD集團的《中國植物蛋白專題報告》,中國消費者對植物蛋白的認知度達90%。 2021年大陸兩會期間,佛教協會副會長、政協委員印順法師提出《關於提議將農曆臘八設為「全國素食日」的提案》,他指出,隨著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大魚大肉成為富裕起來的標誌,但在動物性食物被大量消費的同時,也帶來各種慢性疾病快速增長,「全國素食日」的設立有利人民健康。 另一方面,《中國健康調查報告》在分析各種膳食結構與身體健康的關係後,也鼓勵選擇植物性食物。素食趨勢在2022年將更為明顯。8 房市危機在官方調控、中國恆大等企業接連爆發債務風險下,大陸2021年房地產市場冷颼颼,約8成企業未完成年度銷售目標,包括碧桂園、萬科、融創這前3大房企,其中又以恆大業績完成率僅59.1%,幾乎較預期腰斬墊底。 惠譽於2021年12月底公布報告指出,2022年中國房地產開發商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可能仍嚴峻,若房價持續走跌,最極端的情形之下,約有1/3接受評等的開發商,會陷入現金短缺的財務危機。在出現更多債務違約及重組的情形下,房地產銷售額將年減10-15%。9 三孩政策在新冠疫情、育齡婦女減少影響下,2021年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出生率為7.52‰;死亡人口1014萬人,死亡率為7.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再創1978年以來歷史新低。為改善人口結構,2021年8月20日13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修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的決定,確定一對夫妻可以生育3個子女,取代上路5年的「2孩政策」。 10 空中計程車目前全球大約有數百家公司正在研製、打造空中交通工具,在這股風潮中,大陸業者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飛行汽車第一股「億航智能」宣布重新定位為「空中Uber」;上海的空中出租車企業「時的科技」,以及吉利科技集團旗下太力飛車Transition(TF-1),2021年初已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適航證書等,均證實隨著研發體系的成熟、電池技術的發展,城市空中出行業務,在可預期的未來將成為一個人民幣上兆以上的新增市場。 前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 山西孝義 以「孝」、「義」元素 發展特色文創 下一篇文章 新技術帶動職場新貌 熱門新聞 01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2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3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04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5商家貼女子瞪眼照 防盜效果勝監視器2025.05.1406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07社論--抗戰信史有反侵略之路2025.05.1308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2025.05.1609【論愛談情】 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2025.05.1310浮世繪躍上吐司 藝術新食感2025.05.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文創之旅】釣源古村 從瀕危到重生【大陸產業發展】余江 百年匠人到智能眼鏡【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 作者其他文章佛光山開山59年 佛光人集體創作 共建人間淨土綠能、新能源車扮發動機 大陸邁向製造強國現代化之路 大陸 10 大趨勢香港觀音寺第二代住持 融靈長老 一生廣結勝緣 功德圓滿 美哉佛光山美景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