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

文/吳建東中醫師 |2025.04.26
293觀看次
字級
依照我們的味覺,中藥材分為酸苦甘辛鹹五種,分別具有不同的作用。圖/123RF

文/吳建東中醫師

有的人覺得中藥很苦,有種怪味,要捏著鼻子才能下嚥。有人還會要求要開沒有味道的劑型,比如膠囊、錠劑等等。也有些朋友對服用中藥避之猶恐不及,說到要開藥就倒退三步,甚至還有「良藥苦口」這樣的成語存在。但在門診中,許多小朋友很樂於服用中藥,甚至說「叔叔的中藥很甜」,這又是怎麼一回事?難道說我們開立的不是良藥嗎?或者是裡面偷加了糖嗎?其實這是因為藥的特性不同所致。

中醫累積了幾千年的傳承,已有數千種被使用過的中藥材,如《中華本草》中就記載了八千多種中藥。當然常用的中藥並不那麼多,約有四百多種,而一般醫院或診所常備的中藥,大概也是在一兩百種左右。這些中藥並不都是苦的,而有著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味道。我們依照藥物的性質,概略分為「四氣五味」。四氣是指藥物的能量性質,分為寒熱溫涼四種;五味就是嘗起來的味道了。依照我們的味覺,分為酸苦甘辛鹹五種,分別具有不同的作用。大家熟知的苦,也只占其中之一。為何會有這種印象?或許是苦味藥最多,或者苦最被人討厭,而印象深刻吧。

這五味的功能各有不同,粗略地說,酸味具有收斂的作用,苦味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甘味是補養緩和,辛味是發表散邪,鹹味則是軟堅散結。為何先前說小朋友會覺得藥很甜,就是因為那是用來調整體質,補虛不足用的藥,特別是甘味又入脾胃。對於消化不良、胃口差、身形瘦弱、需要開脾胃的患者,使用補養脾胃的用藥,就大部分屬於甘味的。

而且甘味藥還有令人愉悅的作用,某些處理情緒的方藥中,就用到了甘味藥。比如說,最有名的甘草小麥大棗湯,僅就甘草、小麥、大棗這三味藥,而且三味藥皆甘,分別入心肺脾胃等經,所以能補虛緩和,養心安脾,處理精神恍惚、悲痛欲哭等症狀。我們常常在診間跟患者聊一聊,患者就突然哭了出來,這時該處方就馬上會在腦中浮現出來。此外又因為能調理脾胃之故,在許多方藥中,也會加入甘草、大棗等藥輔助脾胃,以吸收藥力,同時避免礙胃。

那這麼說來,我們直接吃糖不就好了?中藥列表還真的有糖的存在,最有名的就是飴糖,也就是麥芽糖,但這不是說可以放心無虞吃這個喔。飴糖吃多了,只會蛀牙又發胖而已,要在適合的條件下使用這味藥,才能發揮其治病的功效。剛剛有提到甘味入脾,而飴糖又是單純的糖,顯而易見,就是在腸胃虛弱時才可以此入藥。又因為脾主肌肉,所以肌肉無力者也可使用,如體虛瘦弱者,或是肌少症患者。因此,下次看到中藥不要再覺得苦,也不需要再退避三舍了,了解一下藥物的屬性,說不定很甜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