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遠觀似個「高」字。圖/林孟慧
一樓迎賓樓梯,氣派輝煌。圖/林孟慧
文/林孟慧
在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有著一座日本和洋折衷樣式的歷史建築──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原為「高雄市役所」,建於昭和十四年(一九三九),距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
日據時期,高雄於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升格為市,並於十五年後,將高雄市役所遷於現址。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高雄市役所更名為「高雄市政府」,一九四七年發生二二八事件,此地即是歷史事件發生地之一。直至一九九二年,高雄市政府遷於苓雅區,此地便一直是高雄市政發展中心。
原高雄市役所由日本大野米次郎設計與監督建造,是一「興亞帝冠式」(由鋼筋混泥土建造而成,但擁有日式傳統造型,屬於廣義的和洋折衷樣式)建築。當時為了避免敵機轟炸,建築外牆以淡綠色的國防色為主,並以中央四層樓的主塔,搭配兩側對稱的副塔造型,呈現塔樓式的莊嚴肅穆外觀。
主塔具備優良的眺望功能,所有塔頂均有日式傳統的四角攢尖頂與暗綠色琉璃瓦大型屋頂,以及寶瓶式塔尖、梅花圖形滴水,還有日本菊花圖樣的飾帶,在在顯示出非凡的氣派;一樓門廊上方還有個戶外平台,提供典禮校閱及司令台的雙重功能。主體建築遠觀似個「高」字,非常特別。
一進入建築內部,即可看見位於大廳中央、寬敞的白色迎賓樓梯,以及數根圓形石柱,天花板飾以金色線板,更顯氣派輝煌。連接一樓大廳及二樓的走道,皆有拱型裝飾的明亮迴廊,目前一、二樓空間規畫為展覽區,為來訪民眾展示不同的歷史主題。
一九九八年,此建築成為高雄市歷史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經營的歷史博物館。二○○三年,由高雄市政府公告為高雄市歷史建築,並於隔年升格為直轄市定古蹟,繼續為民眾展示高雄市的歷史演變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