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智人134】帕菲特:工作遇難過事 就該這麼辦! 文/楊慧莉 |2025.04.19 語音朗讀 75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帕菲特志在助人安度危機。圖/Voyage Denver如果發現有同事正在經歷一段危機,不妨釋出善意,表達關心。(示意圖) 圖/123RF領導者的情緒若失控,屬下就遭殃。(示意圖) 圖/123RF多數人遇到生命中的危機,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傷感,仍必須回到工作崗位。(示意圖) 圖/123RF帕菲特也是一位專業的臨終陪伴員和心靈宗教師。圖/Ravenyard Group 文/楊慧莉人生,難免遇上各種傷心事,一旦發生,又必須工作,心情該如何平復?危機管理專家帕菲特在歷經家人驟逝、企業嚴重虧損等事後,決定走上一條不同的人生道路,要以自己的經驗和所長,助人走出生命中的逆襲……生命職志助人安度危機梅瑞狄斯‧威爾森‧帕菲特(Meredith Wilson Parfet)早期從事金融業。她有近二十年的資產管理和避險基金經驗,包括在兩家另類投資基金公司當營運長。此外,她對公益創投也有興趣,於是與人一起創辦了德納利公益創投組織(Denali Venture Philanthropy),資助致力於改善社會的企業。不過,她在人生各領域也承受了多種危機,那些經歷讓她開始探索跟人類經驗和痛苦有關的問題。另外,在從事金融業期間,帕菲特成為一位臨終陪伴員。後來在與一位安寧病房宗教師互動過程中深受啟發,於是接受心靈照顧的進修課程,最後自己也成為心靈宗教師。她所有的學習, 不管是個人或專業上,帶領她成立了危機管理公司「Ravenyard Group」,該公司強調問題解決的策略,同時也提供陷入危機中的領導人身心健康上的支持。人生路充滿坎坷常有人提醒帕菲特,工作圍繞在死亡和危機,不太健康,但她覺得這就是其人生職志。她相信人們可以用一種轉化而有意義的方式撐過危機,而她能與在黑暗中的人們站在一起並提供協助,她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每個人生命中都會遇到各種挑戰,帕菲特也不例外,而且她深感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滿坎坷。而今,她經營一家危機管理公司,也是一名安寧病房宗教師,這些都是拜路上的荊棘和掙扎所賜,包括二○○六年她的妹妹驟逝、二○一一年自己差點掛掉、二○一八年因所經營的企業歷經重大危機而影響其個人身分認同和專業所屬。跟許多人一樣,她的人生並非平步青雲,而是充滿意想不到的轉折。但在每一站,她都會問自己,可以從中學到什麼,並要往哪裡發展。如此一來,她才能累積經驗持續成長。工作團隊的任務而帕菲特所經營的公司也獨樹一幟。她表示,「Ravenyard Group」將商業、法律專長、操作嚴謹和安康支援融為一體。與其直接溝通,她與團隊會採取全方位做法。由於危機影響商業的每個層面,包括金融、名聲、合法、品牌、經營、組織和個人,她的公司便會對陷入危機的公司進行全盤檢視。她的公司業務常涉及法律行動、醜聞、白領犯罪、大型的保險訴訟、詐欺罪、工業事故、職場災禍或複雜的家族公司糾紛。看似繁雜,但一言以蔽之,他們處理所有組織內發生的棘手之事,而該組織需要他們的協助而得知接下來該怎麼做。他們也幫忙身處悲傷或遭遇危機的個人。她指出,在社會中,我們喜歡把生命畫分成工作和生活,但其實沒這回事,所有一切都只是生活。「Ravenyard Group」最讓帕菲特引以為豪之處,不只是公司有專業證書,還運用了個人背景,這也讓她的公司跟其他公司有所區隔。她和工作團隊從個人經驗都知道人們和組織在混亂中需要結構和秩序。陷入危機的個人和組織需要在艱困時期,有人協助他們展現最好的自己,而她的團隊就是要幫助他們做到這點。處理危機有方法即便一般人未必有機會找上她的公司尋求協助,但帕菲特很願意與世人分享她對危機處理的真知灼見。當她回顧人生,深感每個階段都面臨各種危機,「如果是個人危機,還真不知該如何走出來,如果是職場遭遇危機,邊工作邊痛苦,大概也不容許。」她的老闆會說,「盥洗室最後的邊間就是用來讓人哭泣的,因為我不想看到員工流淚。」儘管如此,但當真的遇到一些狀況還是會讓人不知所措。比方說,面對摯愛離世或剛離婚,你沒有太多時間傷感,必須馬上回去上班,或是你得面對破產、被裁員、新創公司倒閉等職場危機。帕菲特提醒,我們的腦袋其實不會將悲傷類化為屬於工作或在家範圍,因為都是悲傷。以她的狀況來說,有一回母親打電話給她,說發現她二十三歲的姊妹死於意外的藥物過量。接著,她自己也遭遇危機:在分娩時,醫師切到她的動脈,讓她每次心跳,血液就噴發到腹部,若非大量輸血,差點就回不來了。除了個人危機,她在當避險基金公司營運長時有一筆最大投資遭聯邦調查局突襲,導致公司破產。幫忙處理的律師安慰她說,「你會撐過去的,又不是誰掛了。」但她覺得也跟有人掛了沒兩樣了,「我失去了工作、名譽、朋友、身分,好傷心啊。」經歷過這些讓人難過的事,帕菲特開始走入死亡和垂死議題。她研讀《西藏度亡經》、做悲傷瑜伽、寫自己的訃聞、像個屍體般躺著感受死亡。「大眾文化會告訴我們,要堅強,但真遇到這些不幸,我很難表現正常,而是失魂落魄、蓬頭垢面。」而今,她已理出頭緒,可以拍胸脯說,「幸好,處理危機,有一套方法,是可以學的,所需要的是好用的工具,而非毒性正能量。」專業建言危機轉化心法危機教導了帕菲特活在兩個世界,「內在世界又吵又雜,不為人知,卻是我們哀傷之地;外在世界則是我們用來解決問題的地方,我稱之為後勤之地,卻也是發生混亂的地方。」她認為管理危機的藝術就在於滿足這兩個世界所需,「悲傷需要支持,混亂則需要次序。」內在世界管控法帕菲特主張先從內在世界處理。她表示,危機就好比催化劑,一種核子連鎖反應,最先扳動的是我們的生理機制,讓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激增,在野外逃離熊的時候特別有用,但問題是當危機變成你得用很多年的時間逃離的「熊」時,會把你的腦子都搞亂了,你的記憶、認知、衝動控制都陪葬進去;在安寧療護,我們稱之為悲傷的腦,霧茫茫的感受。一般而言,多數人面對悲傷,都有點不知所措,不是把它當作核廢料,掩藏起來,就是任其像炸彈一樣爆炸。帕菲特說,這個時候該建立一些屏障,避免亂糟糟的情緒,不過悲傷會像毒氣一樣溢出。流露情感雖非懦弱的表現,而這時要人「保持正面」也不是那麼激勵人。萬一變成引爆裝置就更麻煩,尤其是我們都希望見到沉穩的領導者,如果他們情緒失控,屬下就遭殃了。不管如何,管理內在世界最好的工具就是自我察覺,這不只是因應的方法,也是一種策略,是領導的超能力,全部都由悲傷磨練而成。四問題重整混亂至於外在世界的混亂又該如何因應?帕菲特舉有人離世為例。此時,你有悲傷腦,接著還得跟保險公司周旋、找驗屍官、取消一些事情,有個她在安寧病房合作過的醫師稱此為「官僚主義式的折磨」。她表示,但也就是這個時候,不管是面對個人或職業上的磨難,你需要一個運作系統重整混亂,就從四個問題開始。首先,定義自己所遭遇的危機是什麼?再來是想想你的權衡點是什麼?在悲傷時,我們會否認,但你可以運用管理架構、決策樹(decision trees)、時間軸。把所有的選擇具體詳列,然後做出抉擇。此時,沒有所謂好的選擇,只有困難的選擇。第三個問題是你的優先順序是什麼?你無法控制後果,但可以控制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公司品牌來說,就是樹立最好的品牌版本;以個人來說,可以選擇個人成長。試試看自己可否將適應力、紀律、慈悲當作首選之事。最後一個問題是,什麼是你接下來要做的正確事?這是一種佛教觀念,將我們引導到當下。當事情一團亂時,列出待做事項,然後一件一件來。有時候,你會花很多時間,一件事接著一件事做下去。當個有人性的人以過來人之姿,帕菲特提醒,「危機發生在每個人身上,如果你夠勇敢,危機能教導你一些無法在其他地方學到的功課。危機不總是我最棒的本色,但它激發出最好的我。如果你選擇成長,我保證一定會出現一條從悲傷到成長之路。」至於工作上如果發現有同事正在經歷一段危機,又該如何?帕菲特表示,工作環境和個人環境是沒有差別的,不管我們出現在哪裡都還是人。工作上的其中一項挑戰是我們相信自己應該把事情搞定,但悲傷的問題是無法搞定的。因此,把這種心思關閉,打開在旁見證和陪伴的心態就好。如果擔心自己說錯話,就說一些慈悲的話。有時候就只是出現,走向他們,跟他們一起坐在「黑暗」中。即便他們只是你的同事,也不妨說出「我很關心你,你還承受得了嗎?」的話。就是這樣,當個有人性的人,不管在哪裡都是一樣的。 前一篇文章 【生活智人133】臨床心理學家 羅斯馬林 反其道而行 把焦慮變盟友 下一篇文章 【經典人物42】當代電影大師 溫德斯 用日常展現生命高度 熱門新聞 01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2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03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4【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5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6【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07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8【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9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42025.05.0910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趨勢人物99】挪威科技人 柏尼奇 打造 人形機器幫手 未來家事不用愁【經典人物42】當代電影大師 溫德斯 用日常展現生命高度【生活智人133】臨床心理學家 羅斯馬林 反其道而行 把焦慮變盟友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趨勢人物99】挪威科技人 柏尼奇 打造 人形機器幫手 未來家事不用愁【經典人物42】當代電影大師 溫德斯 用日常展現生命高度【生活智人133】臨床心理學家 羅斯馬林 反其道而行 把焦慮變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