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鳳蝶

文/耘之 |2024.07.25
582觀看次
字級
圖/耘之
圖/耘之
圖/耘之
圖/耘之
圖/耘之

文/耘之

晴日朗朗,一隻花鳳蝶飛來,翹起腹尾在陽台一株芸香科植物的葉片點了數下。我趨近細瞧珍珠般圓白的小蝶卵,瞧出舊時記憶來。

孩子念幼稚園時,一家子去總統府前廣場看農特展,欣羨著樹上一顆顆金黃蝶蛹時,服務人員告知不妨種一棵芸香科植物,就有機會觀察比大白斑蝶更多彩的鳳蝶生態。

「那我們也來種一棵。」

然而,五個寒冬來去,鳳蝶始終漏掉我家的樹,澆水之餘只見暑熱滯留葉梢。

但等待終於萌芽。

一個秋風微吹的傍晚,澆灌花草時,一個淺棕色如雪紡紗清透的殘蛹晃進我眼角,也才發現枝椏間幾片老葉有數道彎弧的棕黃細滾邊線。「這樹上真有鳳蝶來過?」隨風輕晃的半截錐狀殘蛹燃起一絲希望,教我早也看樹晚也看樹,澆灌時不忘多給一分關注。

終於,翻過一個新年的初夏,我驚訝於鳳蝶何時又來過,怎麼蟲長這麼大了?三公分長的濃綠身形,在葉緣拉出一道似有若無的優美弧線,而若不是牠頭頂那米黃珠串髮箍線條,及頸項那道白鍊洩漏出若少女想低調卻又希望他人注視的矛盾心思,我恐怕無緣發現,只會再見殘蛹。

翻找書櫃的蝶類圖鑑、上網查,得知已錯過幼齡的「大便蟲」姿態,更加留意牠的行蹤,深怕又弄丟牠們的生命歷程,即使是不完整的片段。

開學前夕,我的驚叫聲擾亂家人的作息——大綠蟲不見了。我手持放大鏡照遍鐵窗外、盆栽下,牠卻像負氣的人一去不回頭,教我連殘蛹都不得見。

「怎麼就走了呢?」一九六○年代出生的我,趕上台灣蝴蝶工藝發達時期。那時,村緣便有收購站,乘地利之便,捕蝶成了我村村童的共同「副業」。除了網捕,我們將十字花科菜田裡的綠蟲移養抽屜,既除蟲害又增加採蝶量。然,儘管如此,除了對紋白蝶的一生演化稍有認識,對於其他有著特殊紋彩的蝶生態一概不知,如今有這機會卻又錯失,實有幾分失落。

但,樹在機會在。

有一天,樹梢現啃食新痕,我疑惑地再度逡巡,眼光順著枝幹游移,哇,又有驚喜了,一隻,二隻,三隻……

人類靠住居防風雨,但不知大自然裡的昆蟲在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是怎麼度過的?凡那比颱風從高山的那頭登陸,遙遠的這頭風雨飄搖,窗外那棵芸香植株也不例外。

「媽,風雨那麼大,樹上那些大便蟲會不會死掉啊?」將法布爾的《昆蟲記》一看再看的兒子,臉現憂色。我們決定將蟲移入飼養箱(葉上還附贈一顆蝶卵),日子因此有了不同。孩子放學緊趴箱前,我則試圖修補童年錯失的漏洞,早也看牠們,晚也看牠們,興奮程度不輸小姊弟。

米白色的卵轉成帶黑點的黃褐色,不多時,幼蟲孵化,小螞蟻般,還把卵殼啃得精光;才二三天,長一倍大了的幼蟲已呈鳥糞色澤,十足的「大便蟲」樣貌;走起路來像機器人,一頓一頓的,排泄物中間有個凹洞,像小珠子;進食排泄之外不動如山,受驚嚇時前端伸出紅色對角(臭角)或靜止(偽裝);遇排泄物擋道會清場,口頂排遺投籃般移除;提供新葉,牠們依舊爬到原食葉,吃飽又回原棲點,很堅持;嘴巴像剪髮用的推剪,推著葉緣,發出指甲刮刷保麗龍或吃餅乾脆片的聲響;三四公分長的大綠蟲吃得超快,好似「三百年沒吃飯」……每天,我努力記下牠們的成長,連用餐也移到箱前,自己吃飯也看蟲吃飯。

經過蛻皮,大便蟲由黃綠淺綠變深綠,接下來就是精采的化蛹與羽化。

終齡蟲離開桑葉區,爬上箱壁,緊貼壁面成一直線,靜定如枯枝;背拱起,身體呈弓形,胸部二條細絲固定在壁面,再次蛻皮後成蛹;綠蛹上半身後仰,下半身平貼壁面,側看儼若將仆跳的貓……。我看著絕妙的演化過程,並拿出閱讀筆記重溫吳明益的《迷蝶誌》裡精采的段落與字句——既迷箱中景,也迷書中的蝶知識與情味。

蛹殼變薄透,顯現黃白黑紋彩,浮現羽化訊息;我的期待更迫切了,深怕錯失任一畫面地成天盯顧著剛會走路、到處探索的孩子般,看賊似的。但蛹中蝶似會讀心術,知我急於彌補童年缺憾卻故意逗弄我?有時,見蛹殼明明已現裂痕,我死守卻不見蝶滑出,待離開解除內急再趕回現場,已然來不及;「媽,你快來。」烹煮中,守在箱邊的孩子大吼,我丟下鍋鏟,衝到箱前不過轉身拿個相機,啊,太遲了,一條溼毯子似的新蝶已掛在箱口;有時,外出採購後速速回,箱裡又多了隻蝶……

而最教人記掛的是,有隻終齡蟲竟選擇在一個綠蛹下方化蛹,將維繫變態歷程的絲線大喇喇掛在前蛹身上,我不禁想:那麼,前蛹羽化後,掛在薄紗般殘蛹的絲線豈不失了依附,牠豈不和書中那隻紅紋鳳蝶一樣成了「帶翅的苦行者」,甚或更糟,連認識新世界的機會都無?

十幾個小時過去,那顆後化的綠蛹竟先轉色了,而莫非,前蛹知有手足將生命繫在牠身上,所以刻意放慢演化速度?然而,一周後,劇情依舊照劇本演出,前蛹變薄透,羽紋清晰可見,終究先羽化了。

「這樣,殘蛹撐得住下蛹的重量嗎?」我已放下的擔憂再起,然而,事實證明我的顧慮多餘。那殘蛹終究撐持住,直到後蛹順利裂出一條縫來,教人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神奇。

當最後一隻蝶飛停紗窗,我輕推窗框說著「飛吧!」時,心裡百般歡愉——八個蛹,雖只捕捉到一次蛻蛹瞬間,但,每條蟲都順利成長,成功羽化,怎不令人欣喜?

在這冷清午後,花鳳蝶來得正是時候;我找出舊紀錄與照片,回味再回味,沉湎舊時歡趣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