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 陳玲芳 |2025.09.13 語音朗讀 181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許芷瑜醫師提醒,骨鬆不是單純的年齡問題,還受到遺傳、飲食習慣、體重與慢性疾病影響。圖/國泰醫院提供確診骨質疏鬆後,治療的首要目標是降低骨折風險,而藥物治療為核心手段。圖/123RF中老年人若有不明背痛,務必及早就醫。圖/123RF 文/記者陳玲芳骨質疏鬆被稱為「沉默的健康殺手」,無聲無息卻威力驚人。當它引發髖部或脊椎骨折時,疼痛、行動不便乃至死亡風險將接踵而至。因此,早期篩檢、及時治療至關重要。中老年族群應主動關注骨健康,透過醫師指導和生活調整,遠離身高縮水的威脅,享受健康晚年。在現代社會中,隨著醫療進步和生活條件改善,人類壽命延長,但也帶來了高齡化相關的健康挑戰。其中,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隱形威脅之一,不僅導致骨骼脆弱,更可能引發身高縮水、慢性背痛與駝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早期徵兆:身高變矮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治醫師許芷瑜分享,一位65歲糖尿病男性患者,由女兒陪同就診。女兒發現父親半年來明顯變矮,並時常抱怨背部痠痛。雖然試過止痛貼布與復健,效果不佳,最後決定尋求醫療協助。經X光檢查顯示,患者胸腰椎交界處已有壓迫性骨折。進一步骨密度測試確診骨質疏鬆後,醫師安排藥物治療與追蹤。經過近兩年持續治療,患者骨密度明顯改善,背痛緩解,生活品質回升。這起案例凸顯了早期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性。高齡社會高骨鬆率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兩成。隨著老化趨勢加速,骨質疏鬆的盛行率也同步上升。國健署與2023年最新《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指出,台灣60歲以上族群中,每6人就有1人患有骨質疏鬆,其中女性占比高達8成。這與女性停經後雌激素驟降有關,骨質流失速度比男性快得多。男性雖相對比例較低,但隨著年齡增長,風險同樣不可忽視。許芷瑜醫師提醒,骨鬆不是單純的年齡問題,還受到遺傳、飲食習慣、體重與慢性疾病影響。面對高齡化,骨鬆所帶來的醫療支出、照護成本與家庭負擔,已成為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骨折風險影響生活骨質疏鬆最大的威脅在於骨折。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女性與五分之一男性,終其一生會因骨鬆發生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一旦骨折,患者未來再骨折的風險會大幅增加,尤其是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可達三成,原因包括長期臥床引發肺炎、血栓或感染。即便倖存,也可能導致永久行動不便,需仰賴他人照顧,生活品質大打折扣。「骨折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疼痛與殘疾,還有龐大的醫療費用與復健支出。」許芷瑜指出,骨鬆影響不只在醫療層面,更延伸到心理和社會層面,患者可能因此失去自信、產生孤立感。身高縮水駝背警訊骨質疏鬆常被稱為「沉默的疾病」,因為多數人在骨折前毫無症狀。然而,仍有一些可早期察覺的警訊。包括:身高縮短超過4公分、體重過輕(BMI小於18.5)、背部痠痛或異常駝背、行走不穩、容易跌倒。這些症狀,多與脊椎壓迫性骨折有關,導致身高縮水與姿勢改變。許芷瑜提醒,家人應留意長輩的體態變化,若經常抱怨背痛,或穿衣時發現長輩變矮,應及早就醫檢查。骨密度檢查助診斷骨質疏鬆診斷,主要依據骨密度檢查與病史。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是目前公認的黃金標準,檢測腰椎與髖骨骨密度,以T值判斷骨質狀況。當T值小於等於-2.5,即可診斷為骨質疏鬆。根據台灣防治指引,許芷瑜建議以下族群,應主動接受篩檢:65歲以上女性、70歲以上男性;65歲以下但具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體重過輕、曾骨折或長期服藥的中年人;50至70歲具高風險因子的男性;任何已發生脆弱性骨折者。此外,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能預測未來10年的骨折機率,若主要骨折風險超過20%,或髖部骨折超過3%,即屬高風險。骨小梁指數(TBS)也能作為輔助,提供更全面的診斷。藥物治療+持續追蹤確診骨質疏鬆後,治療的首要目標是降低骨折風險。單靠飲食或運動,難以扭轉骨密度下降。因此,藥物治療成為核心手段。目前常見藥物包含「抗骨吸收劑」,如雙磷酸鹽,能減緩骨質流失。「促骨生成劑」,如副甲狀腺素類,能刺激新骨生成。「雙重作用藥物」,如Romosozumab,兼具抑制吸收與促進生成。藥物可分為口服與注射,醫師會依病人年齡、性別、病史與耐受性選擇合適方案。最重要的是持續治療與定期追蹤,避免半途而廢,否則骨折風險會再次升高。預防骨鬆日常撇步雖然年齡無法逆轉,但良好生活習慣,能延緩骨質流失。1.飲食均衡:50歲以上成人每天應攝取1000至1200毫克鈣質,以及800至1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乳製品、豆類、深綠色蔬菜、芝麻等都是良好來源,必要時可補充營養品。2.規律運動:建議結合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阻力訓練(如深蹲)與平衡運動(如太極),增強骨骼與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風險。3.戒菸戒酒:菸酒會加速骨質流失,應避免。4.防跌措施:改善居家環境,使用防滑墊、保持良好照明,並確保鞋子合腳,以降低跌倒造成骨折的機會。主動檢查守護骨本許芷瑜提醒,骨質疏鬆並非高齡才會發生的疾病,而是從中年就悄悄開始。若等到骨折才被發現,往往已錯過最佳預防時機。中老年人若有身高縮水、駝背或不明背痛,務必及早就醫,透過骨密度檢查確認狀況。她指出,骨質疏鬆雖是「沉默的殺手」,但並非無法防治。只要結合藥物治療、營養補充與規律運動,就能有效減緩骨質流失,降低骨折風險。「守護骨骼健康,等同守護生活自主權。提早行動,讓老年生活依舊挺拔自在,不被骨鬆奪走品質與尊嚴。」 前一篇文章 【營養專欄】拜拜這樣準備,更健康安心! 下一篇文章 【養眼專欄】病毒性結膜炎會傳染, 注意清潔問題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8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9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10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養眼專欄】病毒性結膜炎會傳染, 注意清潔問題【營養專欄】拜拜這樣準備,更健康安心!在家就可以做的伸展操自律神經失調 專業治療計畫有哪些?【仁醫之心】這場意外的味道手機重度使用者注意! 暑假過後新增龜頸族 作者其他文章缺少鋰增失智風險 可從雜糧、蔬果攝取養骨本防骨鬆 均衡飲食、多運動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失眠4類型 中醫調心肝氣血助改善手機重度使用者注意! 暑假過後新增龜頸族1000女孩影像展 用教育點亮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