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最快明年下半年實施「直接至醫學中心就醫,加收5成部分負擔」。圖為醫療院所早前宣導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上路。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表示,為落實分級醫療,最快將於明年下半年實施「未經轉診,直接至醫學中心就醫,加收5成部分負擔」措施。目前醫學中心門診平均每人健保支付2400元,屆時如未持轉診單,就診費用即為1200元。
衛福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長劉林義表示,明年新制上路之前,除了加強宣導,健保署將妥善擬定配套措施,例如,輕症疾病等操作定義,排除哪些弱勢族群,及研擬部分負擔金額上限,盡量降低對於患者及病家的經濟負擔。
排除弱勢族群 研擬上限
石崇良表示,為降低醫學中心門診收治輕症患者人次占比,將要求所有醫學中心於明年上半年達到降載至50%目標,若輕症人次占比仍偏高,下半年就將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3條規定,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門診就醫者,收取當次醫療費用50%部分負擔,讓醫學中心專注治療急重難罕患者,盡量減少收治輕症患者。
現行健保法規定,保險對象應自行負擔門診或急診費用20%,居家照護醫療費用5%。如不經轉診,直接至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門診就醫者,分別負擔其30%、40%及50%。儘管明文規定,但擔心引發民怨,衛福部從未實施。
醫界肯定新制 籲積極宣導
石崇良表示,「門診收益高於住院收益」導致眾多醫學中心門診輕症、慢性疾病患者占比高達6至7成,癌症等重大傷病患者的門診手術、門診化療等占比僅約3至4成,這相當不合理。透過「個別醫院總額」制度,及健保署研議中「複雜診查費」,以及未持轉診單者需多付錢等措施,讓醫學中心多多照護急重難罕等病人。
台大院方表示,高度肯定石部長為了貫徹分級醫療、體恤醫療人力過勞、紓緩門急診壅塞所做的努力。新措施上路,醫學中心確實可能面臨營收、管理等衝擊,大幅改變民眾就醫行為,至於影響多大,則有待衛福部公布執行細節,以及實施後實際狀況,才能較精準做出評估。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新措施實施後,未經轉診病人如在醫學中心接受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醫療費用恐上跳至5000~6000元,這並不可行。許多民眾仍不願配合分級就醫,政府調升部分負擔,事前應積極宣導轉診制度目的及價值,讓民眾了解「小病至診所就醫,不用跑到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