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順序】功成名就,才是孝順父母嗎?

文/郝旭烈 |2025.07.13
127觀看次
字級
「情感」這個無形的財富,是靠「陪伴」持續的增溫,變得更深,變得更濃。(示意圖) 圖/123RF
作者簡介 郝旭烈 播客「郝聲音」主持人;台灣科技業和金融業出身的暢銷作家、講師。曾任新加坡淡馬錫集團富登金融控股公司董事總經理及行政副總暨財務長、台積電財務高階主管、PMP專案管理師等。出版多本暢銷著作,如《人生成為:突破自我設限的成就力》、《致富覺察:培養點石成金的財富腦》、《贏在邏輯思考力:玩一場擴張邊界的遊戲》等。 圖/123RF

文/郝旭烈

優秀,雖然有用;平凡,更有大用。



有回朋友們聚在一塊兒,提議要玩真心話大冒險。

其中有個提問環節,是要大家說出在孩提的時候,曾經最怕的人是誰?

結果有人說是老爸、有人說是老媽,更多的人說是可怕的班導師。還有人說是自己的哥哥姐姐、隔壁鄰居的大個子,還有人說是巷口的怪老頭。直到有位好友,大聲的說出是「父母親口中『別人家的小孩』」,幾乎所有人都瞬間屏氣凝神、相識一笑,然後同時爆出熱烈的掌聲,大表贊同。

想想確實是如此,從小到大,幾乎很多人都希望成為父母親的驕傲。而爸媽心中的最佳標竿又或者是比較的基礎,通常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夠「變」得像「別人家的小孩」一般的優秀、一般的有出息。

當然,我也不例外。何況,父親在我國中的時候英年早逝,能夠出人頭地為母親分憂解勞,一直都是我努力用功、往前奔跑的關鍵動力。所以一直以來,從同學到同儕,都是自己競爭和比較的目標。

也因為如此,進入職場之後便拚命的加班、長期的超時工作,早出晚歸與家人相聚甚短便成為常態。甚至是後來加入金融業,成為常駐海外的派遣人員,更是因為遠離家鄉,而和親人聚少離多。

曾經好好算過,在海外待了將近七年,那段日子中每一年和母親相聚的時間,幾乎是用不到兩個巴掌的簡單計算,就可以數得過來。因此,當我二○一二年身體不適,決定提早退休,離開高壓職場的時候,就特別把「陪伴母親」當成是一個既定的目標,很認真的放在自己生活計畫裡。因為,我想要「變」得不一樣。

我不想在功成名就的背後,卻忘記了最寶貴的追求︱︱是和親人之間關係的連結,以及甜蜜的陪伴。所以後來我很簡單的把每周五空下來,並在手機行事曆寫上「和老媽約會日」。

認真說起來,與其說是把每周五空下來,倒不如說我是「先」把「陪伴老媽」這件事情,當成優先級別最高的行程,放在了日曆上。不僅留時間給工作,更要留時間給生活。

或許很多人會說,不過就是一個禮拜一天而已,沒什麼大不了,和原來比起來也並沒有什麼偉大的變化。如果就短時間來看,一個禮拜一天,一個月只有四天,確實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但是轉眼間,從二○一二年回來到現在二○二四年,這十二年當中,如果以每年五十二周,探望母親約五十天左右來計算,我也有將近六百多天的時間,陪伴在母親身邊。

只要累積就有奇蹟

任何不起眼的「小」事,一旦加上「時間」這個因素,在「持續累積」的情況下,就會變得不凡,就會變得不小。

更何況「情感」這個無形的財富,本來就是靠「陪伴」持續的增溫,變得更深,變得更濃。這不是任何功成名就,又或者是任何有形的財富能夠買到的瑰寶。

記得有次回到眷村故鄉,到老鄰居家坐坐時,聊起了小時候的往事,鄰居的老媽媽開玩笑的數落起他兒子,也就是我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

說她兒子都不懂得好好念書,沒有像一些「別人家的小孩」有高學歷、有好成就。最後還戲謔的對她兒子說,養了這麼大,真的是沒什麼「路用」。

沒想到她一向幽默的兒子,聽完之後也不以為意,然後漫不經心的對他老媽說:「對啦,我是沒有高學歷,沒有出國賺大錢,沒有路用啦……但是喔,也不知道妳身體不舒服的時候,還有我們這些附近的媽媽們、伯伯們,要看病的時候,都是誰帶你們去的?好像都不是這些遠在天邊的、很有路用的兒女們喔,對不對?」

這位老媽媽聽完他兒子一連串回嘴,雖然臉上不屑的給了個大白眼,但是整個嘴角都一直面露著燦爛的笑容。

「哈哈哈!嘿啦,嘿啦,你最有用、你最嗷啦,我們整個村子就都靠你啦。」聽著老媽媽沒好氣的回答兒子,我可以感受到那深深又溫暖的幸福與喜悅。

優秀,雖然有用;平凡,更有大用。沒有什麼沒有用,所有什麼都有用。幸福可以很簡單,簡單可以很幸福。

◎思考練習

從小認為父母親想要你變成的樣子,和長大之後的你,是否有很大的落差?在你心目當中,一個孝順的孩子,應該要長成什麼模樣?

(摘自《享受蛻變:駕馭人生變化的順應力》,幸福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