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遲遲】一縷清寒見梅香

文/葉含氤 |2025.10.22
112觀看次
字級
圖/葉含氤
圖/葉含氤

文/葉含氤

立秋後有天晚上回家,試點兩三公分的李主帳中梅花香……。在我心裡,此香既揣摩花未開之前的凜寒冰骨,又表現花開後的暗香浮動。須臾中見深邃,清冷中有餘韻,遂成了我晨起靜心的定香。



早晨的香,宜清,不宜甜,又以能靜心定氣為佳。

在我們的文化中,傳統香有極致的浪漫主義,與不可摧毀的人文精神。從先秦的屈原開始,就賦予香花芳草崇高的意象。

後來歷經時代的流轉,從屈原時代群草爭香,眾花爭豔中,逐漸淬鍊出更精緻,更能象徵人格的植物,如松竹梅。三者中最令文人垂青的,又莫過於梅花。梅花,是不畏嚴寒的傲然獨放,是高潔堅韌的氣節。翻開明朝專門紀錄香學的書籍《香乘》,梅花香就占了多數。這裡的梅香,幾乎都不是使用真的梅花為材料,而是「擬香」,即模擬梅花的氣質與香味。

梅花意蘊豐富,姿態優美,卻無法久留花開時節。於是人們想方設法保存此香氣,讓自己隨時可嗅其清芬。那是製香人對梅花獨特的情感,如果放在文學作品中,就是詠物抒情。因此每個人做出來的梅花香,都是個人心目中的香氛,很主觀。也是源於這主觀,賦予了獨特色彩,賦予了感性與浪漫。

前些時候我試做古方李主帳中梅花香,據說是李後主模擬梅花冷冽高潔的香方。因是擬香,方子中並無梅花。

我本是沒想做這款香的,是看了其中零陵香的比例很特殊,以為印錯,翻了幾個版本都一樣,出於好奇試做了一點。好奇是因為我沒有做過以草葉香料為主位的香,還有就是曾在網路上看見有位香友說:「零陵香的味道非常美。」

做香,不能立竿見影,而是必須延後品味的事。即使做完幾日後試香,香味與煙氣也都還是潦草蠻橫,得再放個幾個月醇化。意即春夏時做的是秋冬用香。

豈止是做香,這種潦草蠻橫,就像乍見一個人時,手足無措的張皇,是躁動的,不安的。而時間是最好的潤飾者。當彼此從陌生到熟悉,甚至建立長久的情誼時,慢慢會習知對方的風範,也會受其影響,是真誠不虛?是大智若愚?是如月般的清潤?還是如風般的曠達?在這個世上,我們也許認識很多人,但能長久相伴在身邊的朋友其實並不多,甚至屈指可數。此處的「相伴」,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精神上的互持相依。如此的朋友,可能不在生活中,卻在生命裡。

我很幸運,有一位這樣的朋友。他讓我看見自己的缺陷,讓我知道什麼是隨波逐流,什麼是嚮往,什麼又是自由。倒不是他以長者姿態言之諄諄,而是我總能從他的行文風格,思考模式,或是生活經歷中看到天地宏闊,看到四海崑崙,看到原來文章可以這樣寫,人也可以這樣活著。也是因為他,我才在離校多年後,又開始寫作。他對我說:「成為自己,成就自己。」若要我比擬,於我而言,他便如梅香,是一縷幽然不顯的暗香,卻引領著我走向更寬廣的境地。

一款合香,亦如朋友之間的相處,零陵香的優美,沉香的氣清,檀香的奶醇,丁香的暖甜,甘松的土氣,龍腦的涼爽,正如每一個人都有個性:尖銳、和緩、成熟、張揚……慢慢的經由時間流轉,相互砥礪,相互磨合,交融出接受、體諒、理解,最終將各家殊性和合為「一」。

李後主創作出他心中的「一」,也就是梅花香。其實《紅樓夢》裡的妙玉,收了梅花上的雪泡茶,不也是讓梅香、雪水與茶香,相合為一?

立秋後有天晚上回家,試點兩三公分的李主帳中梅花香。那時特意離開書房做些瑣事。這十多分鐘的留白,目的是讓大腦杜絕所有關於「香」的訊息。等再返回書房時,看看是否會有讓人驚喜的意外之香。

這支香燃時不美,有銳利的素寒之氣。有人用「苦」形容,我也聞到了那苦味,不是高溫造成的焦苦,而是清苦、寒苦,天地寂寥的苦。

奇妙的是,當線香燃盡,苦味漸淡漸遠,淡遠到某個濃度之後,瞬即蛻變成一股讓人流連的幽靜清意,彷彿梅花綻放。

在我心裡,此香既揣摩花未開之前的凜寒冰骨,又表現花開後的暗香浮動。須臾中見深邃,清冷中有餘韻,遂成了我晨起靜心的定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