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 房裡溪義渡碑

文/鄧榮坤 |2020.11.11
3094觀看次
字級
如今的房裡溪已無法通行舟船。圖/鄧榮坤
房裡溪義渡碑。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台灣山脈高且險峻,溪流多,溪水急而湍。由於早年物資缺乏,往來運送物資必須穿越山脈、河流,然而道路闢建不易,往往是用幾根粗壯的木頭或厚重木板搭建成簡便橋梁以便利通行,卻經常遭大雨沖毀,令許多必須往返山脈、河川的人們苦惱不已。台灣渡口雖多,至今大多已不復存在,八掌溪的義渡碑為少數留存的文字記載,苗栗縣苑裡鎮的房裡溪義渡碑,也記錄著過去那段為生活忙碌的日子。

路過苑裡,來到房裡溪畔,心中有著些許莫名的悲歡。遠方是曾經被櫓槳劃過的溪流、被過往民眾呼喊過的天空;昔日的舟船已遠杳,立於溪邊的商賈、趕路人與牲畜也失去了蹤影……

陪我們走訪義渡碑的陳俊辰,曾在新聞界沉浮多年,即使退休了,依然認真於地方文史資料的蒐錄。他提及,多年前,橫跨台灣溪流的渡船分為義渡、官渡、私渡。義渡,由地方士紳出錢,僱請工人義務渡人過溪;官渡為官營,按規定收取官渡金;私渡為民營,當時許多滯留於海岸線的漢人,為了添購山產,必須翻山越嶺,渡過大小溪流,行旅中經常要雇請船夫渡溪,一些不良的商家眼看渡溪的人多了,看準外地人,先說好渡溪價錢後,等到船行駛到溪流中央時,會露出困難重重的吃緊狀態,揚言需要加價才能渡過,否則船就要回頭,許多人因此被勒索,也有人因抗拒而不幸溺斃,淪為波臣。

昔日的房裡城在苑裡街市的西南方,曾經是熱絡的市集。房裡溪緩緩流經房裡城,流經苑裡土地數公里後緩緩出海,出海口至今仍然如往昔般寬廣,但水勢緩和了許多,舟船已無法通行,很難想像當年人畜必須靠渡船運輸。清朝時期,房裡溪流上的交通頗發達,許多舟船漂浮溪流,猶如一座水都,當地有不少人仰賴小舟或竹筏擺渡客人,也有人寧願省下擺渡的錢而捲起褲管涉溪而過。當房裡溪義渡歸屬於官渡,不向往來商旅收取任何費用後,地方士紳歡欣之餘,於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立義渡碑於房裡溪岸邊。後來,房裡溪水多次暴漲,居民們也開始擔心義渡碑被洪水沖毀而移置到附近的順天官前,還建造了一座義渡亭加以保護,記錄著這段歲月的悲歡。

路過苑裡,遙遠的歷史已不復見,人車增多的鄉間道路,少了挑擔的趕路者,昔日的荒草地變成了稻田與住宅。擦肩而過的人群,似乎不在乎這片土地曾經擁有的歷史,也似乎有不少人沒聽過房裡溪義渡碑的故事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