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善雨
文/晨光
我牽著母親的手,走在山間步道上,彷彿走進她一生的風景。
這條路不長,坡也不算陡,但對母親而言,每一步都像在攀登歲月的高峰。她氣喘吁吁,額頭沁著細汗,腳步緩慢卻不停歇。我輕握她的手,她回頭看我一眼,笑容裡有疲憊,也有安慰。
妹妹和我不時問她:「媽,累嗎?要不要休息一下?」
母親總是不假思索地答:「不累不累。以前我得挑柴、擔菜,走山路下市場。現在只拿根枴杖,哪會累呢?」
她說得輕描淡寫,但我知道,背後藏著的是她一輩子練就的堅韌。那句話,像刀子畫開時間的布幔,讓我看見她在童年時的身影──那個瘦小的女孩,肩挑沉重菜擔,在泥濘山徑奔走,為生活操勞。
母親的堅毅,源自早熟的童年。外婆出身富裕,卻不諳家務,又連生十幾個孩子。母親是長女,自懂事起,掃地、洗衣、挑菜,全壓在她單薄的肩上。未成年,就隨大人到茶葉試驗所採茶、做工。天還未亮,母親便跟著外曾祖母起身,肩挑沉重菜擔,沿著泥濘山徑走向市場。賣完菜,她才趕著上工。下班路上又撿乾柴回家,回到家還得下田拔草、餵養禽畜。她的童年沒有玩耍,只有責任與勞動。
婚後,生活的擔子換了模樣,卻從未減輕,母親仍延續那股不肯低頭的韌性。父親家族人口眾多,生活拮据,為了收入多一點,她肩挑田間收成,從新店走到台北的泰順街、青田街一帶販售。用一副菜擔,挑起一家人希望。
父親兄弟分家後,長兄罹病,生活重擔驟然加重。那時,家裡種的菜色單調,收入有限,母親不等命運施捨,毅然決定親赴中央市場批發蔬果,拓展販售品項,並直接供應自助餐店,打開了新的銷售通路。她從不誇口,卻用汗水與智慧,打破生活的局限,讓我們家從貧困的佃農,一步步走向小康。
她說「不累」,不是真的不累。而是學會在疲憊中前行,把無奈煉成順從。像山坡上的老樹,風雨再急,也不曾倒下,只是靜靜地,把根埋得更深。
一段陪母親緩步前行的日常,其實是一趟通往她生命深處的溫柔回望──從風雨交加的山徑童年,到市場奔波的青春歲月,再到如今緩步慢行的晚年時光。她不怨不悔,只管前行。
我牽著她的手,在她的步伐中學會什麼是堅定、什麼是溫柔。在人生的高低起伏中,也學會──如何安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