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穿越紙廠時空 ──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文/丹青 |2025.11.07 語音朗讀 5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39號建物呈現殘破荒涼之美。圖/丹青紙廠大事紀。圖/丹青紙廠煙囪。圖/丹青園區經常舉行與造紙相關的展覽。圖/丹青 文/丹青日據時期的專賣工廠,有不少現在已變身為大型文創園區,例如原是老菸廠的松山文創園區,以及原是老酒廠的華山文創園區,不僅有文創廠商進駐,更結合了休憩、飲食商店與展覽活動,吸引眾多遊客造訪。而在宜蘭五結鄉,也有一座日據時期的製紙工廠「台灣興業株式會社」,現已轉型為「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總面積達三十四公頃,是目前宜蘭最大的文創園區。一九三五年,日人大川平三郎集資於四結地區創設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次年合併二結的「台灣紙業株式會社」,再隔年,裝設三部製紙機,開始生產新聞紙及工業用紙。選擇此地,乃因宜蘭為農業縣,回收的甘蔗廢渣、鬼芒草可做為紙漿原料。一九三九年,台灣興業獲得花蓮林田山林場的砍伐權,擴大了製紙材料的來源,成為東亞最大的製紙工廠;但二戰時受到美軍空襲,損失頗大。國民政府接管後,改組為國營事業「台灣中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並開始整修、改建部分房舍、倉庫,使日式廠房成為兼具美援鋼筋、水泥的混合樣式。中興紙業除以甘蔗廢渣、鬼芒草製漿外,也運用化學工業原料製造白紙,兼製各項文化及工業用紙,產品包括新聞紙、衛生紙、道林紙等,產量曾高居東南亞第一。不過,後來受到進口低價紙傾銷,以及因廢水汙染遭勒令停工的影響,二○○一年中興紙業終因虧損不得不解散,另有兩百多員工自行出資,租借廠房及建物,成立「興中紙業」及環保科技公司。占地廣大的中興紙廠,自此荒廢了十三年。直到二○一三年宜蘭縣政府才接手中興紙廠,透過工業遺構的保存與活化,開啟老紙廠重生運用的新契機。老廠房要變身為文創園區,不僅須逐步修復破損的房舍、倉庫等,還需要發展成美學生活及文創扶植、藝企媒合的平台,透過在地連結與國際視野發揮群聚效應。故而中興文化創意園區決定以「宜蘭興」為口號,逐步開發各種文創事業。園區過去留有各式建物、倉庫四十多座,目前有的保持遺構樣貌,有的修復成各種展覽及文創廠商進駐的空間。其中,紙廠煙囪及39號建物的廢墟場景頗為壯觀,而36號倉庫那一整排紙廠遺構,在園方「紙的博物館」裡以動畫顯示一系列造紙流程,被稱為「造紙的清明上河圖」,頗值得一觀。除了「紙的博物館」展出紙廠歷史和紙的知識,固定舉辦年度大展的56號建物,到了夜間,遺構建築上還有光雕和5G互動的「魔法火車飛行賽」,也讓五結鄉多了璀璨光亮的休閒活動。在新舊並陳的中興文化創意園區,既能夠看見舊日歷史,也能夠看到新時代創意和在地文化的交融,更是一個可以讓在地人與遊客舒適遊憩的場所。 前一篇文章 【島嶼拼圖】乘著秋風入寶山: 走訪漯底山自然公園 下一篇文章 【時代顯影】台灣蘋果之父──程兆熊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4【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5【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6【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7社論--做自己的數位主人2025.11.0208【看人間】老人應要活得快樂,而不是活得合理2025.11.0409盧世祥 以金繕工藝圓滿人間愛2025.11.0110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優游藝林】布拉格慕夏美術館 【島嶼拼圖】乘著秋風入寶山: 走訪漯底山自然公園【苦中生蓮──范佐伊新媒體藝術展】卑溼汙泥乃生此花【翰墨天地】說事後話猶恐當局者迷【古堡麗影】倫敦塔:英國千年歷史活教材【書藝心語】失去未必是禍 作者其他文章【走讀城鄉】 從台北機廠到國家鐵道博物館【走讀城鄉】 多元藝術大師楊英風及其美術館【走讀城鄉】從圓山別莊、台北故事館到圓山別邸【走讀城鄉】台灣文學糧倉【走讀城鄉】無圍牆博物館與帽子歌后──鳳飛飛故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