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我開徵20%關稅昨中午生效,圖為華航貨機在桃園國際機場貨機坪裝載貨物,預備飛往美國洛杉磯。圖/黃仲明
【本報綜合報導】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我國傳統產業,輪胎大廠建大輪胎總裁楊銀明說,日韓等對手關稅比較低,台灣業者面臨國際競爭壓力,政府講不清美國到底要什麼條件,最近美方訂單已縮水3成。台中市太平產業園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郭璦玫說,截至目前沒感受到政府對產業有任何幫助。
有傳產業者形容,目前的環境是「沒有單等死,有單是找死」,雖有訂單但應付不了高關稅,但沒有訂單也活不下去,真是進退維谷。
關稅課多少 貨到美國才知道
有台商表示,「一批貨4月運到美國,周一、周二關稅是25%,周三變成免稅,周末到港又變了」,就連報關行都是當天才知道關稅課多少,「每天都像在賭博,廠商都快瘋了」。
楊銀明說,美國關稅宣布後,汽車輪胎和零組件從4、5月起,就陸續加徵25%關稅,加上原本的4%,總共被課徵29%,建大銷美汽車輪胎、腳踏車輪胎約占35%,以汽車輪胎衝擊較大,因為美國有自製汽車輪胎,日韓對等關稅15%比我國低,業界壓力不小。
「關稅有沒有希望調降到15%?政府要快點講。」楊銀明說,政府講不清美國到底要什麼條件,業界的心就一直懸著,關稅關乎整體民生,最近美方訂單量已縮手3成,因為關稅帶動的通膨預期心態,美國消費力縮手,下單量自然減少,連台灣消費者的汽車買氣也停滯了。
中部上市櫃公司組成的盤石會創始人、喬山健康科技公司董事謝平上分析,因應關稅衝擊,要分散產地與市場,才能存活下來。
他認為,匯率的影響比關稅還大,政府若能讓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29至30.5元之間,並且維持半年,業者有回沖的機會,可稍解目前的產業困境。
訂單掉15% 蝴蝶蘭業者很痛
對等關稅新稅率昨正式生效,美國為台灣蝴蝶蘭第一大外銷市場,去年出口美國的蝴蝶蘭市值約新台幣18億元。台灣蘭花產銷發展協會表示,今年4到6月蝴蝶蘭的銷美訂單和去年同期相比已少了15%,加徵的稅率對蘭花產業來說確實很痛。
另針對養殖及遠洋漁業,吳郭魚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大陸、巴西和印尼,本次調整後的稅率,中國大陸30%、巴西50%均高於台灣,印尼19%則和台灣接近。
農業部表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措施,已於今年4月提出180億元支持方案,其中外銷獎勵花卉及其種苗最高每公斤40元、毛豆最高每公斤7元、茶葉最高每公斤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