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儒麟 原創音樂劇促族群融合 文/彌生 |2025.06.14 語音朗讀 74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林儒麟(左1)出生於父親派駐韓國期間。圖/安可文創周定緯(前)及多位專業劇場演員,共同成就這齣台灣原創音樂劇。圖/安可文創自小跟隨父母出使各國,讓林儒麟對台灣情感深厚。圖/安可文創林儒麟白天是科技人,晚上是音樂藝術家。圖/安可文創劉雅萍以行動支持另一半,主動扛起團長重責。圖/安可文創 文/彌生科技人林儒麟因為成長背景之故,對故鄉台灣一直存在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從20年前起,他在工作之餘致力於爬梳台灣歷史,今年終於決定將400年前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奪回台灣治理權的故事,以台灣原創中文音樂劇的型態,搬上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舞台……「這個世界需要更多橋梁,而不是圍牆。」出生於韓國首爾、美國求學長大且走過35國的林儒麟(Derek),如今有感而發。父親是台灣的外交官, 一路走來Derek親眼看著父母盡心盡力,用真誠與熱情拉近台灣與世界的距離。這些年他卻深深體會到:讓世界理解台灣,並非易事。但正因如此,更讓他堅信——若能透過文化與藝術說故事,我們或許可以用更溫暖、更動人的方式,向世界伸出友誼的手。科技人的藝術創作夢台大電機系畢業後,林儒麟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航太碩士,返台後進入科技業工作,至今已20多年。有趣的是,白天Derek是一位認真工作的科技業上班族,但下班後他一心投入自己的藝術夢想世界,不但思索及撰寫各種故事腳本,更創作過至少上千首曲子。「我一直想創作一齣音樂劇!」林儒麟很認真的述說年輕時立下的心願。1996年在美國取得碩士學位時,父母因公無法出席愛子的畢業典禮,還好當時妹妹正在紐約讀書,於是斥資買了兩張百老匯音樂劇《悲慘世界》的門票,做為慶祝哥哥拿到碩士的禮物。「觀劇的當下,我就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之後的幾個月,腦中更是經常迴盪著音樂劇中的歌聲和劇情……」從那時起,林儒麟就立志:將來要創作一齣屬於台灣原創的音樂劇,說演台灣的故事,傳達愛與包容的真諦。師承名家音樂墊基厚之所以敢在什麼相關背景和資源都沒有的情況下,就有著底氣要創作及搬演一齣音樂劇,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幼年和父親出使非洲時,曾受到恩師倫敦愛樂交響樂團首席綱琴家Rae Barnes啟蒙多年。「當時老師已經從倫敦愛樂樂團退休,在非洲悠閒生活著,所以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個不斷叫我練習彈琴的老師,後來才知道老師竟如此有名,也為我打下紮實的音樂基礎。」14歲時,林儒麟以卓越成績通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8級資格鑑定考試。「對音樂家來說,這不算是最頂尖的資格,卻足夠支撐我進行音樂劇的創作。」三股力量的矛盾恩怨2006年回台工作後,林儒麟開始回顧台灣漫長的歷史,發現400年前的台灣早已經躍上國際舞台,吸引許多國家關注。所以林儒麟決定先以英文作詞作曲、撰寫劇本,創作音樂劇演給國際友人看。籌備8年後,終於在2014年推出《重返熱蘭遮》全英文版音樂劇。「大航海時代,不但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明朝漢人先後來到台灣,荷蘭人及荷蘭東印度公司更強硬占領台南,開始在安平興建熱蘭遮城(Zeelandia)──只因此地和荷蘭Zeeland風光十分相似(紐西蘭也以相似的原因被荷蘭船員稱為NewZeeland)。」「鄭成功包圍熱蘭遮城9個半月,荷蘭最終宣布投降,台灣才首次改由漢人統治。」林儒麟於是虛構了一個荷蘭軍官約翰,帶著信物來台灣尋找母親的故事,也因此將當時島上的荷蘭人、西拉雅原住民、漢人,三股力量編織成一個有愛情、尋根、戰爭、衝突、矛盾、糾葛、包容、蛻變……有歌有舞、劇情迭盪的史詩般故事。英文劇轉折到中文劇2014年演出後頗受好評,卻令林儒麟陷入沉思:「這段故事外國人知道,難道台灣人、台灣的孩子不該知道嗎?」之後,林儒麟著手重新創作中文版本,讓這齣中英文雙語皆可演出的音樂劇,不光給外國人看,台灣人更要從中重新凝視台灣的歷史、文化和未來的可能。2024年,是荷蘭人來台建城400周年。「17世紀的福爾摩沙,正是驚心動魄卻迷人的大航海時代精采的一頁鮮活歷史,台灣人不能不知道,學生看過更會印象深刻。」林儒麟將這段富饒、多元且燦爛的近代開拓史,2024年底先以中文讀劇音樂會的方式公開展演,回響相當好。林儒麟覺得時機成熟了,決定今年6月20日起,在北藝中心「藍盒子」推出《熱蘭遮:刺桐花開時》共12場中文音樂劇(中英文字幕),將完整創作呈現在國人面前。「如何讓僅有的9位優秀演員,演譯這場歷史上知名戰爭的千軍萬馬,請大家一定要走進劇場觀看。」台灣母親的無私包容林儒麟說,他想藉這齣音樂劇歌頌令人驚歎的福爾摩沙 ,如同大地母親一般的,含笑帶淚的一直在成全、包容所有來到這塊島嶼的各色人種──包括島上原有的16族原住民、西班牙人、荷蘭人、明清漢人、日本人、外省人、東南亞新住民及移工、各國在台定居的人士……「每年在南台灣燦爛盛開的紅色刺桐花,花語是:記得我愛你。」林儒麟坦言,希望看過這齣戲的人,都能體會台灣是個能夠涵容所有不同種族的人,共同和樂安居的寶島,大家應該珍惜祖先所打拼的成果,彼此多一些善意,少一些爭鬥,台灣才會蒙受神更多的賜福和恩典。 前一篇文章 林暉 多元跨界的文化企業家 下一篇文章 以各種形式進行展演 熱門新聞 01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2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3【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4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5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6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7【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8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9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10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梅秀蘭 加入最忙佛光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鳳珠 服務增能有感悟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盧天祥、許伊琍 以花供養功德無量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鄭麗貞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胡吳秀麗洪麗鳳 巧手製華蓋 穿旗袍行堂 作者其他文章魚種顏值低 滅絕風險高以各種形式進行展演蜂鷹威猛 打群體戰珍貴稀有卻面臨威脅孩子的動物同學 台灣的野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