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音符中的深情告白

文/林一平 |2025.03.18
332觀看次
字級
布拉姆斯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二○二四年十二月,賽門·拉圖(Simon Rattle)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在台中歌劇院演出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作品。當晚演奏的《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不禁讓我遙想布拉姆斯對克拉拉·舒曼(Clara Schumann)那分深藏內心的愛戀。

夜幕低垂,樂聲響起,宛如穿越時空的告白。布拉姆斯年輕時深受老師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賞識,舒曼去世後,他與師母克拉拉維持了長期的友誼。克拉拉不僅是傑出的鋼琴家與作曲家,更是布拉姆斯音樂旅途上的靈魂伴侶。他為她創作,與她交流,卻始終未能跨越那條無形的界線。

《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是誕生於奧地利南方的波樂赫(Pörtschach)村莊,布拉姆斯曾形容那裡「處處飛舞著旋律」。然而,這些旋律是否正是他內心情感的寫照?短短三個月內,他將情思傾注於樂譜之上,創作了這部作品。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低音弦樂器的開場如同布拉姆斯內心深處的呢喃;而法國號與木管的回應,宛若他對克拉拉的低聲傾訴;主題流轉間,田園風味的旋律,彷彿映照著他與克拉拉曾共度的靜謐時光;中提琴與大提琴奏出的第二主題,深情而悠遠,正如他對克拉拉的愛戀,在內心醞釀卻不敢言說;樂章在漸弱的尾聲中結束,彷彿他對克拉拉的思念未曾止息。

第二樂章「不太慢的慢板」,深沉而感傷。大提琴與低音管訴說著隱忍的情感,如同布拉姆斯長年壓抑的愛意;木管聲線雖然明亮,卻難掩憂傷,彷彿是布拉姆斯偶爾流露的希望,卻又總被現實澆熄。他與克拉拉的關係,始終在情與理之間拉扯,這種複雜的心境,透過音符纖細地展露無遺。

第三樂章「優雅的稍快板」,則是一抹輕快的插曲。這段旋律宛如布拉姆斯與克拉拉偶爾共處時的片刻輕鬆,那些不帶壓抑的交談,那些音樂交流間的默契,使他暫時忘卻內心的糾結;然而,樂章中段的轉折,又似他忽然意識到這分感情的禁忌,最終回歸含蓄與內斂。

第四樂章「精神抖擻的快板」,澎湃的弦樂如火焰般燃燒,似乎是布拉姆斯壓抑許久的情感即將決堤。他將激情傾瀉於音符之中,讓管弦樂層層堆疊,推向白熱化的高潮。克拉拉在聆聽這段樂章時,曾讚譽其溫暖與巧筆,而布拉姆斯內心深處或許渴望,她能從這其中聽出他的心聲。他的愛戀,如樂章最後的強奏般壯麗,卻終究只能在音樂裡釋放。

當克拉拉去世時,布拉姆斯焦急地趕往法蘭克福,卻因心神不寧而搭錯火車。他的痴情至此,令人不勝唏噓。或許,這部交響曲正是他對克拉拉的最深情告白,隱藏在音符之中,永恆迴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