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茶藝的居家幸福時光。圖/皮爾斯夫人
一個居家角落的改造,就可以創造出下一波的幸福高峰。圖/皮爾斯夫人
文/皮爾斯夫人
八月份的快樂練習,我將之命名為「緩慢,種下幸福」,這六個字,象徵了我自己的渴望,以及與生活之間、居家之間,還有地球之間的信念與態度。
生活在這個超速的高科技時代,物質上看似什麼都有,甚至超出了我們真正生活所需,因此很多時候,我都會刻意讓自己停下腳步,跟自己說:慢一點。那種緩慢,不是耍廢不負責任,而是嚴肅認真地看到自己的價值與定位後,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如一個幸福的農夫,一點一滴地努力耕耘著。
八月,我用自己很享受的緩慢速度,為居家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造。
回想定居德國前,我在旅遊雜誌當記者,那一年,寫了好幾本台灣的旅遊書,將全省各地的民宿、餐廳與飯店都跑遍了。那一年的工作對我有很多啟迪,並延伸出對生活美學的一種美好想像。在德國十一年的居家生活,我其實是刻意藉由將家經營成民宿那樣美好,來落實我對居家美學的實踐。
十一年來,「我家民宿」的幸福元素是,家裡常常保有綠意與鮮花,藉由大窗、鮮花、綠意,構成一種靈動的氣息。同時,陽台擺放了全家到世界各地旅行收集來的石頭;睡房與客廳都放上有機香氛儀;恩典的衣架及我們家的水果盤,皆是先生親手完成的木工作品;恩典房間裡也有我幫他做的抱枕;還有恩典的塗鴉、一片書櫃和各種燭杯。有美麗陽台讓我們一起共度早餐與手作時光,有老家具的相思故事,有好友來家裡造訪的歡樂時光,就是我家民宿的美好元素。
家,除了是我們身心養息的窩,它其實也如一個活生生的有機生命體,如同一個能量芳香儀,經由我們的用心經營,將幸福擴散到家裡的每一個成員身上。因此從一個人住的地方,就可以看出這個人跟生活的關係;或者可以這麼說,「家」是我們生活的容器,你會想將自己放進一個什麼樣的容器裡過日子呢?
每一年,我幾乎都會為家裡的某些角落進行改造與變身。今年,我開始練習只使用手工香皂的生活,那天整理浴室的櫃子時,看到近十塊手工香皂被我散放在櫃子底層,那一刻,我好像聽見手工皂哀怨的呼喊,說我沒有好好善待她們,她們也想要有個家!聽見皂兒們的心聲後,我很快找到一個美美的竹編盒當成她們的家,果然,一住進美麗的竹編盒,她們個個都開始散發出微笑與光芒。就好像我們的生活,也常常需要「皂(造)反」一下,才不會讓幸福生了鏽、發了霉。
今年,客廳也進行了粉刷計畫,還買了三格框框準備掛在客廳牆上。這框框的生活美學是,我們家三個人,各自在框框裡放進當月自己喜歡的書與花花草草,然後在沙發上享受一段啃書時光。人生其實很像這樣的小框框,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小變化,都會如漣漪般驅動下一個效應,勾勒出另一波幸福連連的高峰。
八月份除了窩在家進行居家改造外,我們還找到了在地農家,購買老農爺爺親自種的鮮嫩蔬菜、水果,而自從開始跟老農爺爺買菜後,恩典也變得更愛吃蔬菜了。我想,那是因為他知道,菜是老爺爺親手種出來的,不像超市冷冰冰的菜,而是土地與人的情感交疊相連的幸福蔬菜。此外,跟老農爺爺買菜的另一個幸福效應是,沒有塑膠包裝的問題,我們會自己帶購物袋與裝蔬菜的布袋。那種購物之後沒有給地球製造大量塑膠的幸福感,讓我們一家人都覺得好踏實、好安心。
「緩慢,種下幸福」的生活雖無捷徑可走,也無法超速前進,但我深深相信,這樣一種生活態度,會讓我們一家活得更喜悅、更輕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