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南京隨園 文學家袁枚的造園夢

文/記者栗趙眾志 |2024.05.11
364觀看次
字級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本部)。圖/新華社
清代作家袁枚所著的《隨園食單》。圖/新華社
一名學生在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內觀賞銀杏。圖/新華社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本部)國際文化教育學院辦公樓。圖/新華社
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之景。圖/新華社

文/記者栗趙眾志

在六朝古都南京,提到「隨園」,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有「東方最美校園」之稱的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也有老南京會告訴你有隨園大廈、隨園小區,還有人會為你科普,「隨家倉」這個地名中的「隨」就是隨園。

然而,如今並沒有一個獨立的「隨園」存在。那座曾是清代江南三大園林之一的江南名園,早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但人們又都記得「隨園」。不僅僅是地名,某種意義上,南京人的概念裡,南師大隨園校區裡的民國建築群是隨園「餘脈」,而袁枚與他的《隨園食單》、《隨園詩話》等作品,更讓隨園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以另一種形式「活著」。

天下所稱名園者也

陽春三月,草木萌發,從南師大隨園校區大門南行,至寧海路與廣州路相交的三岔路口,會遇見一片叫袁枚廣場的綠地。廣場C位正是袁枚的雕像,這位大才子背著右手,左手持卷,彷彿正穿越時空,信步於自己親手打造的隨園之中,也彷彿要向我們講述隨園的前世今生。

隨園雖已不存,但畢竟去今不遠,文字留存甚多,確切地址記載得非常清楚。

清人周寶偀撰寫的《金陵覽勝詩考》說:「隨園,在小倉山,袁簡齋太史罷江寧縣令後棲此。」清代《同治上江兩縣誌》也有紀錄:「小倉山,在上元清江門內,有隨園(舊為隋織造園),袁簡齋(枚)先生僑寓處也。」

南京市二○一二年出版的《南京地名大全》更是給出了大致範圍:「隨園,古宅園(廢)。位於廣州路中段兩側至百步坡一帶。東起干河沿、青島路,西至隨家倉、烏龍潭,而以小倉山為中心。」前人記載,小倉山大概位於清涼山之東、五台山之北,但如今也已化為普通道路,蓋滿房屋了。以地勢觀之,大概就在如今的廣州路與上海路相交處以北,隨園大廈、隨園小區都在這個區域。

以私家園林的體量來說,這是一塊非常大的區域。編撰於一九三三年的《金陵園墅志》記載,隨園有小倉山房、雲捨、書倉、金石藏、小眠齋、綠曉閣、柳谷、群玉山頭、竹請客、因樹為屋、雙湖、柏亭等四十多處景觀。清末的顧雲在《盋山志》中更盛讚隨園是「天下所稱名園者也」。

一座園林的興盛,離不開園主人的悉心打理。隨園自造園之始,幾經易手,直至到了袁枚手裡才聲名鵲起,並因為這位大才子,有了更長久的「生命」。

隨園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到了清代,江寧織造隋赫德在此重整私家花園,名為「隋園」。袁枚在《隨園記》裡寫道,隋赫德「構堂皇,繚垣牖,樹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時」。

但當袁枚到江寧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做官時,區區二十多年光陰,隋園已是一片破敗景象,「禽鳥厭之,不肯嫗伏,百卉蕪謝,春風不能花」。

或許是曾在詩文傳說中領略過隋園的勝景,或許是心裡有個造園夢,又或許只是因為那一刻文人的興衰勝敗之感,總之,將至而立之年的袁枚用三百金買下了這個「廢園」,為自己的餘生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

造園精髓一個「隨」字

袁枚造園子,講究一個親力親為。這並不是說他會真的去當泥瓦匠或種植工,但他是園子的總設計師,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一亭一台,都出自他的謀畫。對此他在《隨園後記》裡寫得清楚:「夫物雖佳,不手致者不愛也;味雖美,不親嘗者不甘也。」

而袁枚造園的精髓,就在一個「隨」字。

「隨其高,為置江樓;隨其下,為置溪亭;隨其夾澗,為之橋;隨其湍流,為之舟;隨其地之隆中而欹側也,為綴峰岫;隨其蓊郁而曠也,為設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擠而止之,皆隨其豐殺繁瘠,就勢取景,而莫之夭閼者,故仍名曰隨園,同其音,易其義。」

從取園主人姓為名,到取《易經.隨卦.彖傳》「隨之時義大矣哉」之意,一個「SUI」字的變化,顯示出袁枚對隨園的驕傲和自得,他說自己寧可不當官,也要住在這個園子裡,「園之奇,可以見矣」。

更難能可貴的是,袁枚將「隨」的意義發揮到了最大。耗費巨資、精心修建的隨園,居然成了當年南京人的大公園。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寫道:「隨園四面無牆,以山勢高低,難加磚石故也。每至春秋佳日,士女如雲,主人亦聽其往來,全無遮攔。惟綠淨軒環房二十三間,非相識者,不能蘧到。因摘晚唐人詩句作對聯雲:『放鶴去尋三島客,任人來看四時花』。」

袁枚的後人袁祖志記載說,隨園一年四季遊人不斷,「既來白下,必到隨園」,最盛時年遊人量達十萬,門檻年年被踏破,每年都要更換一兩次。



他打破世俗偏見

為女子施公開教育

有了隨園的袁枚,就此開始了自己隨心所欲的生活追求。

很快,他辭官了。理由在《隨園記》裡寫得明明白白:「使吾官於此,則月一至焉;使吾居於此,則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捨官而取園者也。」

從此以後,袁枚徹底成了「隨園主人」,在這裡園居近五十載,廣收弟子,詩酒賓客,成為一代佳話。

袁枚愛隨園到什麼程度呢?他甚至要為自己的園子「拉郎配」,以至於拉出了「紅學」裡的一樁公案:紅樓夢中的大觀園原型到底是不是隨園故址?隨園故址到底是不是大觀園原型,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某種意義上,大觀園可能更是曹雪芹少年記憶中江南園林的「集大成者」,或許隨園故址曾有所貢獻,或許並沒有。

但無論如何,袁枚用自己的方式,為隨園延續了更長久的「生命」:《隨園詩話》、《隨園隨筆》……他的作品,堪稱「隨園系列」。一本《隨園食單》,被譽為中國第一部飲食文化百科全書。為了這本小冊子,袁枚不僅君子「近庖廚」,每當吃到別家美食,還會派自家廚師去學師,四十年時間,漸成系統與理論,為我們留下了當年「舌尖上的江南」。

隨園故地創建大學

身為一代名士,袁枚自然清楚興衰勝敗皆有定時。這大概也是他在隨園藏書四十萬卷,卻又能將藏書或獻國家、或贈友人,散去十之六、七的緣故。對心愛的隨園,他也看得通透:自己故去之後,能保三十年就滿足了。

一七九八年,將滿八十二歲的袁枚故於他鍾愛的隨園,並葬於園內。

蘭亭已矣,梓澤丘墟。袁枚可能設想過隨園沒落的無數種可能,但大概沒想到最終會毀於戰火。太平天國與清軍鏖戰於南京多年,包括隨園在內的諸多園林都付之一炬,消失在歷史的塵煙之中。

一九一八年,袁枚故去整整兩個甲子後,兩位著名建築師來到隨園故地,為金陵女子大學建造新校區,隨園就此開始了一段新的歷史。

這兩位建築師都大有來頭,美國建築師墨菲是北京大學燕園的設計者,所以後來還有「北燕南隨」的說法,中國建築師呂彥直則是中山陵的總設計師。兩位大師中西合璧,強強聯手,讓金陵女子大學民國建築群既保留中國傳統宮殿格局,又呈現美國近代校園空間格局。

一九二三年新校區落成,金陵女子大學搬遷至此。或許是巧合,或許是有意為之,在隨園故地興建女子大學,倒又與袁枚有了幾分傳承。當年他在隨園廣收弟子,其中就包括不少女子。在封建禮法嚴苛的清代,能打破世俗偏見,為女子施公開教育,袁枚也算引風氣之先。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金陵女子大學同樣是時代新聲。作為中國長江流域第一所女子大學,金女大培養了千名畢業生,被譽為「九百九十九朵玫瑰」,成為當時社會各領域的女性精英代表。而金女大校長吳貽芳還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大學校長,任職二十多年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女子高等教育思想及「厚生」人文精神。

從金陵女子大學到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的建築幾經擴建,但主體風格極為難得地保持了統一。一九五四年,又一位建築大家加入進來,梁思成應時任南京師範學院院長、著名教育家陳鶴琴之邀,按原校園建築風格,參與設計建造了南北對稱的三層仿古大屋頂教學樓︱︱南大樓(數理館)、北大樓(文史地館)和中大樓。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