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船穿梭孤島 為偏鄉續命

 |2025.07.28
87觀看次
字級
SHIS基金會以行動醫療船穿梭於印度孫德爾本斯偏遠島嶼,累積為逾80萬名居民提供診療、藥物與照護。圖為SHIS基金會隨船醫師,在甲板為居民診斷病情。圖/取自Wohab臉書
透過水路航行,醫療船有效連結分散的島嶼社區,解決醫療困境。圖/取自Wohab臉書
沃哈布(右)用一艘船,為偏鄉居民開啟健康與希望的航道。圖/取自Wohab臉書
SHIS基金會以行動醫療船穿梭於印度孫德爾本斯偏遠島嶼,累積為逾80萬名居民提供診療、藥物與照護。圖為SHIS基金會隨船醫師,在甲板為居民診斷病情。圖/取自Wohab臉書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廣袤的孫德爾本斯(Sundarbans)紅樹林區,一艘艘漆著白色、設備完善的醫療診療船,正航行於錯綜複雜的河道,往來於偏遠孤島之間。船上搭載的不僅是醫療器材與藥品,更承載著80萬偏鄉居民的健康希望,推動這項偉大使命的,正是成立超過40年的SHIS基金會(Southern Health Improvement Samity, SHIS)。

SHIS基金會是律師穆罕默德.阿卜杜勒.沃哈布(Mohammed Abdul Wohab)與其妻薩比特里.帕爾(Sabitri Pal)創立。1978年9月,西孟加拉邦的孫德爾本斯地區遭逢毀滅性洪災,家園盡毀、民眾流離失所。沃哈布親眼目睹洪水的慘況,也看到瑞士的外籍義工護士加斯頓(Gaston)划船分送食物,深受感動。

於是夫妻倆毅然放下原有生活,返鄉創辦SHIS基金會,誓言彌補社區中醫療、教育與生計的缺口。

孫德爾本斯地區橫跨恆河三角洲,島嶼與水道交織,地形複雜,交通困難。當地有超過30萬居民卻僅有3名醫師。面對孕婦、病童與結核病患的無助,SHIS基金會在法國作家多明尼克.拉皮埃爾(Dominique Lapierre)資助下,打造出第一艘行動醫療船。如今,他們已擁有4艘裝備齊全的診療船,每艘配有醫師、護士、藥師、X光與實驗室技師,船艙中設有病床、移動式X光機、檢驗設備與氧氣鋼瓶。

一通電話 決定當日航向

這些船隊每周一啟航,穿梭於30個島嶼,覆蓋6個北部與13個南部區域,周日則返回陸地補給與休整。基金會隨船醫師阿拉姆(Dr. Alam)說:「一通電話、一位發燒病人,就能決定我們今天航行的方向。」

截至目前,SHIS基金會的船上行醫已服務超過80萬人次,每月平均救治3萬4000人以上。診療內容包含結核病控制、孕產婦照護、急診處理與基本衛教等。基金會另設有社區分娩中心、眼科醫院及殘疾兒童教育中心,讓更多家庭免於因疾病致貧。沃哈布指出:「我們最終目的是建立一套永續醫療系統。」所有參與的醫師皆有薪資,以確保服務穩定,並留住專業人才。

永續醫療  構築未來希望

除了醫療服務,SHIS也投身於婦女賦權與教育推廣。他們為女孩創辦學校、資助弱勢學生考取大學,至今已有700多名兒童因而脫貧改命。不少曾受助者如今回鄉擔任義工或醫護。基金會更曾協助44位曾誤入歧途的青年,轉型投入正當工作,展現社區改造的力量。

在偏鄉,能夠獲得妥善醫療、完成教育,對許多家庭來說並非理所當然。SHIS基金會正是以一艘船、一個信念,跨越地形與命運的阻礙,為印度偏鄉開拓出充滿希望的未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