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除文盲 用母語培養閱讀力

 |2025.07.26
100觀看次
字級
熟悉語言 是學習關鍵 培養基礎技能是個複雜的問題,熟悉的語言是學習關鍵。 圖/取自languageandlearningfoundation網站
教學拚創新 學生有熱情 老師運用平板教學,跳脫傳統,孩童較能展現學習熱情。 圖/取自languageandlearningfoundation網站
孩童好好受教 金格蘭最大期盼 金格蘭(中)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 圖/取自languageandlearningfoundation網站
母語教學 孩童快樂上課 印度1年級的學生中,只有30%能從12年級畢業。 圖/取自languageandlearningfoundation網站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迪爾.金格蘭(Dhir Jhingran)在印度政府部門任職時,發現孩童的基礎讀寫能力差距。他後來透過「語言與學習基金會」的服務,使用獨特的動態道具教學,不再死記硬背,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以自身最理解的母語來學習。基金會自2015年成立,迄今已直接幫助14.2萬名兒童,透過編寫學術教材的間接方式,幫助1.62億名兒童,盡力實現教育公平。

62歲前印度行政部門官員金格蘭說,學習須在孩童年幼期,若試圖在成年再修補讀寫能力,徒勞無功;他1986年在阿薩姆邦(Assam)的科克拉賈爾縣擔任2年地方行政長官。

辦線上課程  與政府機構合作

金格蘭說:「當地有很多孩子沒上學。」他說,即使沒有2009年頒布的《受教權法案》,也不能容忍此現象。金格蘭說: 「我只是覺得,每個孩子都應該上學。」

他說:「孩子在家習慣說一種語言,但在學校卻用另一種語言學習。這是個問題。」他說,教育資源匱乏,加上多數孩子只會說部落方言,正在慢慢導致文盲現象。

金格蘭設計「三步驟」來解決此問題,可培養出能閱讀、寫作及思考的學生。他說:「第一,老師用孩子最熟悉的母語,幫助孩子更好得理解學校語言(國語),此方法有助掌握口語概念;第二,用母語積累詞彙量;第三,最終幫助孩子開始學習學校語言。」並搭配觸覺輔助工具、海報、提示卡等教學輔具。

金格蘭提到,學校語言著重閱讀與寫作,而母語則更注重理解能力。

金格蘭說,希望在印度,語言不再是障礙,而是橋梁。

為了推廣「三步驟」教學方法給教師,金格蘭首先持續舉辦線下研討會、線上課程及小組會議,增強教師信心;其次是與政府機構合作;第三,為教師配備練習冊、指南、手冊和針對性的日常教學計畫。

打破傳統教學 不死記硬背

每當斯米塔.查圖維迪(Smita Chaturvedi)老師的上課鈴聲響起,學生都興致勃勃,熱愛她的課程。查圖維迪之所以受孩童喜愛,關鍵就在她使用「語言與學習基金會」提供的練習冊與手冊。過去3年,她帶著「動態教學策略」走進教室,這與傳統教學法不同。她幫助孩子擺脫死記硬背的學習,轉而使用觸覺輔助工具、海報、提示卡及色彩,這有助以一種更有趣的方式,打破學生與世界的隔閡。

查圖維迪深知,堅實的基礎,對孩子的學業,至關重要。因此,她嘗試在她教授主題,注入獨創性。她說:「自從我所屬的學校與基金會合作,教室發生變化。現在,我們的牆上貼滿故事,孩子渴望學習,充滿熱情!」

查圖維迪說,在印地語課上,我們通常會解答課本詞彙。但透過練習冊,孩子可學習如何識別字母,以及如何在日常使用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