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細嚼餐後不平躺 有效改善胃食道逆流

 |2025.07.18
149觀看次
字級
用餐細嚼慢嚥,減少暴飲暴食可預防胃食道逆流。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如果經常出現胃悶、胸口灼熱、口苦、吞嚥困難等症狀,小心胃食道逆流上身。馬偕紀念醫院內科門診護理師曾怡鈞表示,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台灣盛行率25%,亦即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困擾,且持續上升;但部分患者就算透過胃鏡檢查,仍難以發現明顯異常。

胃食道逆流主要是因胃中的胃酸或氣體回流至食道,造成患者的胃部及食道的不適。

25%國人 胃食道逆流

曾怡鈞指出,臨床上通常會先以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作為試驗性治療,並藉觀察患者對其反應來確定診斷;如果症狀反應不佳,則會進行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胃食道逆流引起的食道發炎程度,並檢查是否有其他併發症。

根據胃鏡的觀察,臨床會使用「洛杉磯分類(Los Angeles Classification)」,依食道黏膜發炎損傷程度分為A、B、C、D級,A級最輕微、D級最嚴重,長期嚴重的食道發炎則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A級是指黏膜受損長度≦5公釐;B級代表損傷長度>5公釐;C級是指受損橫跨兩條皺摺,但涵蓋<食道圓周75%;D級受損橫跨兩條皺摺,且涵蓋≥食道圓周75%。

曾怡鈞表示,若出現C或D級的嚴重逆流性食道炎、合併巴瑞特氏食道變化,或食道狹窄等併發症,即可視為明確的胃食道逆流證據。

然而,部分患者即便胃鏡未見明顯異常,仍反覆出現相關症狀.則可能需要做攜帶式胃食道逆流檢查儀的檢查。曾怡鈞說,健保有給付「有線酸鹼值與阻抗測定檢查」,是把細導管放在食道與胃交界約5公分處,檢測時間24小時,導管可偵測食道下段的酸鹼值變化與食道內的電阻變化,因此可以確認是否有非酸性的逆流或是氣體逆流。

另一種檢測為「無線食道酸鹼檢測膠囊」,目前尚未納入健保給付,是把微型膠囊置於食道與胃交界約6公分處,持續監測48至96小時,膠囊會將食道下端的酸鹼值變化傳輸到外部儀器上。

不暴飲暴食 睡前不進食

曾怡鈞提醒,如果出現喉嚨異物感、吞嚥困難等情況,不妨從日常生活中找原因,並與專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受進一步檢查。目前胃食道逆流治療以藥物為主,並且搭配減重與飲食習慣調整,才能有效改善症狀;若效果不佳,可考慮手術治療。

預防胃食道逆流,可遵守以下生活習慣:1.進食後2至3小時內,避免運動、平躺、右側臥躺或趴睡;2.睡前2至3小時,避免進食,尤其奶類製品;3.細嚼慢嚥,減少暴飲暴食;4.避免食用咖啡、牛奶、茶、柑橘果汁、番茄汁、巧克力、薄荷、辛辣或燙口食物,以及高熱量與高油脂食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