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異獸派的「偶」遇——喚起童心的赤子狐狸

文/小熊老師 |2025.10.30
103觀看次
字級
黃珮慈可動偶代表作「赤子」是一隻擬人的赤狐。圖/異獸製造所提供
頭部可旋轉、眼皮可開闔、腿和腳爪可動的「雪鴞」玩偶。圖/異獸製造所提供
黃珮慈創作的第一隻蛙偶──樹蛙「巴特先生」。圖/異獸製造所提供
巴特家族的姊妹作──可動偶蟾蜍「嗶啵先生」。圖/異獸製造所提供

文/小熊老師

當我豎起尖尖的耳朵

我在聽

人類是否在說我壞話



我聽到了「狐臭」

那明明是人類腋下的臭

真是陷我於無辜



我聽到了「狐狸精」

那一定不是在稱讚我

精明有智慧



我聽到了「露出狐狸尾巴」

那其實是長在人類屁股上的

我悠長蓬鬆的美麗尾巴何必隱藏



你可以遠遠地看我

欣賞我在冬天的草原上狩獵

變成一團跳動的烈焰



你不能把我柔細的皮毛穿在身上

那代表我已被獵取

只剩一團熄滅的火光

—— 小熊老師〈赤狐〉

二○二○年暑假,熊與貓咖啡書房協助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策畫「臺中城南交響夢——樂遊阿罩霧」走讀活動,與設計團隊合作將旅宿空間化為展場,我們把在地主題選書送進每一間住房,還打造了一間環繞著貓頭鷹意象的主題房,也在公共空間的通廊、交誼廳、座位區和觀景窗台布置閱讀角,牆面掛上歌詠在地風土的詩文、繪畫、攝影,玻璃櫃中有向各路手作師邀來的作品列隊迎賓:黏土公仔、石頭彩繪、種子飾物等,其中青年藝師黃珮慈參展的羊毛氈動物偶,栩栩如生,吸引許多大小朋友駐足欣賞。

二○二三年我在霧峰桐林國小校慶園遊會「甄品手作」攤位上看到似曾相識的羊毛氈作品,原來,是種子手作師游惠甄把她們家「藝二代」的作品也帶出來跟大家見面了。這位「藝二代」是桐林國小的校友,也是我數年前在「樂遊阿罩霧」旅宿空間策展合作過的藝術家黃珮慈,她依然熱中製偶,但媒材不再局限於羊毛氈,而且已進展到擬人可動偶的製作。製偶師親自示範「玩法」,介紹著「偶」的故事,轉動其頭頸、四肢,表情生動、毛皮細緻的動物偶彷彿擁有生命,加上專屬衣飾配件的穿搭而展現鮮明個性……小小學弟妹們看得目不轉睛。

媽媽的種子創作無論是靈感、媒材,皆大量向森林取材,女兒黃珮慈創作的萌芽,也跟森林有關。她兒時經常隨父母親至桐林山中避暑,環境中的野生動物就像她的玩伴。隨手可得的材料,野果、枝椏、土石,對她而言都是寶,心血來潮便堆疊一間迷你小屋,塑出一隻泥娃娃……這裡是她的天然樂高遊戲場,也是她複合媒材創作的啟蒙地。

黃珮慈把自己定位為纖維藝術家,也不排斥「製偶師」這個頭銜,她所製作的偶,許多是關節可以動的偶,當她把一隻狐狸可動偶端在身上,彷彿在跟一個有靈魂的朋友互動,讓人想趨前加入他們。偶,包括人偶和動物偶,有著深遠的歷史脈絡,牽繫著個人記憶,可以作為人類信仰的崇拜物件、孩提時期的情感依託。她回想自己大約是幼稚園的年紀,只因純粹喜歡玩偶,便試著縫看看,用舊襪子縫出了第一隻自製偶。

纖維是她製偶的主要材質,國中時期接觸羊毛氈創作,做出了興趣,也做到了專業,高中便開始接受委託訂製。上大學後從羊毛氈發展為複合媒材,走上「製偶師」之路。她擅長以纖維、絨毛等材質進行擬人的生物雕塑,早期她運用羊毛氈做出可愛的兔子、松鼠,進展到複合媒材創作後,主題和技法都更加多元多變。「這些神態各異的動物,作為世界觀的演繹者,替我傳述思想和故事。」製偶技術主要靠自學,除了立體塑造能力,還須熟悉肢體結構,以及肌肉、骨胳……這些就是黃珮慈所謂的「基礎」,基礎的奠定,來自大量閱讀與觀察,也就是「鑽研」。

在動物系列作品中,蛙類占了相當高的比例。對她而言,青蛙看起來「不太聰明的樣子」,眼睛大大,軟乎乎滑溜溜的,呱呱、喵喵、嗶嗶叫,怪異且迷人,蛙類的世界色彩繽紛,相當適合套上童話故事的外衣。樹蛙是桐林山區常見蛙類,她做出的第一隻蛙偶就是樹蛙,命名為「巴特先生」,「巴特」是英文屁股(butt)的諧音,可見翹臀是蛙偶外型的重點。後來巴特家族陸續生出新成員:粉色系列的小湯圓、奶黃包、小柿餅和薄荷糖,光看著牠們就能帶來好心情。偶主人為牠們穿衣打扮之後,別有一番風情。

巴特家族的姊妹作是蟾蜍「嗶啵先生」,外型上,蟾蜍的四肢較青蛙粗短,東方民間傳說常把牠視為財運的攜帶者。在這件作品裡,牠被賦予商人形象,一身閃亮的華麗配飾,穿戴的玻璃和金屬象徵貨幣,貴氣逼人的嗶啵先生在任何一場宴會裡都足以擔當主角吧。

黃珮慈出社會後不但製偶,也持續蒐集,並經營老玩偶的改造和買賣。其個人品牌名為「異獸製造所」,「異獸」指涉了奇幻生物,獸是動物,異是特殊,朝向不同凡響之境。有各路角色創作者委託黃珮慈製作他們心目中的「獸」,她在接單之餘也創作自己喜歡的獸,除了蛙,還包括不活躍於台灣自然環境的狼、狐狸、雪鴞等。

狐狸在許多童話裡被賦予奸詐狡猾的形象,卻又有其聰明可愛的一面,「這樣的小動物哪能有如此多的壞心眼呢?牠們除去填飽肚子的心思和工夫,必定有嬉鬧玩樂、天真無邪的樣貌。」在黃珮慈眼中,狐狸就是「赤子」的化身,是燃燒在傳說故事裡的一團火。完成於二○二四年的作品「赤子」,身高七十公分,全身內含骨架,外層包覆仿皮草,上下顎可開闔,耳骨可彎折,四肢包含手指、腳趾、軀幹和尾巴在內,皆可任意擺弄姿勢。媒材果真多元,除了仿皮草,還用上了塑膠、玻璃、金屬、黏土、樹脂、壓克力顏料。每當異獸製造所發布哪天要到哪裡出攤的消息,總有粉絲期待著赤子狐狸的現身。

黃珮慈的「赤子狐狸」令我想起一部由真實狐狸演出的電影《戰火下的小狐狸》,故事原型來自奧地利導演亞德里安.高金格(Adrian Goiginger)曾祖父在二戰時期的經歷,主人翁法蘭茲年幼時因家境貧困被迫賣給有錢農家當雇傭,從小缺乏關愛的法蘭茲封閉起自己的心靈,成年後因緣際會入伍從軍,被納入德軍麾下,有一回在森林中遇見失去媽媽的小赤狐,彷彿看見自己童年的影子,決定在軍旅生活中帶著牠。不會說人話的狐狸與不擅與人打交道的法蘭茲彼此依偎,然而隨著狐狸一天天長大,不斷轉移戰場且隨時面臨死亡的法蘭茲終得面對「放手/捨棄」的課題。回到森林理當是野生動物的依歸,這樣不得不的選擇,讓人聯想到主角的父母在他幼年時無奈至極的處境……這部屬於「大人」的悲傷電影,超萌的狐狸是療癒的代表,喚醒了每個人深藏的「赤子之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