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患者因視力模糊,到眼科看診,透過檢查,才知自己有糖尿病。(示意圖)圖/123RF
文/陳瑩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
常常有病患到門診主訴眼睛模糊看不清楚,眼科門診醫師會要求檢查眼底,通過眼底鏡或其他專業儀器,觀察視網膜的血管和組織。當醫師發現眼底有糖尿病引起的病變,會反問病患是否有糖尿病?有些病患才驚覺自己有糖尿的病變,此時便轉到新陳代謝科,請醫師給予血糖的控制外,進一步緩解因糖尿病造成的眼底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在四十歲以上的國人中約占百分之五到八,而發生在眼科的病變,可由眼皮、眼淚、角膜、水晶體至眼睛後部的網膜及其視神經。眼科醫生使用散瞳劑讓瞳孔放大後,用眼底鏡或眼底攝影觀察視網膜的情況,並配合視網膜電腦斷層攝影或螢光血管攝影,獲得包括視網膜血管、視神經盤和黃斑部等,用來評估是否有糖尿病引起的病變,例如微血管瘤、出血、滲出、新生血管等。
早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或是出現輕微的視力模糊,因此有些病患並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視力下降、視野缺損、飛蚊症等症狀。這時才來就醫,卻被醫師告知有糖尿病,並轉到新陳代謝科要求控制血糖。
眼科中的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微血管病變,與糖尿病的控制有關係。透過醫師檢查,有非增殖型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即在視網膜上可看到一些小出血點、脂肪性滲出物、微血管瘤等;還有變成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即在視網膜上可看到一些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長到玻璃體中。嚴重的病患視網膜出血,滲出,會造成玻璃體出血,甚至牽引性視網膜剝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進而造成失明。嚴重的病患眼底往往已是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合併玻璃體出血,病人必須接受手術才可回復部分視力。
美國糖尿病醫學會建議,第一型年輕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後五年內應接受第一次眼底檢查,第二型成年型糖尿病患者則在確診時就應接受檢查,之後也應定期追蹤檢查,具體頻率由醫生根據病情決定。一般至少一年應做一次檢查,而糖尿病患若突然有血糖急劇變動,視力突然減退,甚至有黑影或雙影出現,更應立即到眼科檢查,以免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五成以上因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失明的患者其實是可以預防的。每年進行眼底的定期追蹤是絕對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