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帶建檔 索馬利蘭留存文化

編譯/潘楠慕 |2025.07.13
84觀看次
字級
索馬利蘭手工將舊式錄音帶數位化。圖/法新社、美聯社
老舊的磁帶錄有蘊含文化的傳統歌謠。圖/法新社、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按下「播放」鍵,錄音機中傳出魯特琴聲與女子輕柔低吟的歌聲,迴盪在索馬利蘭首都哈爾格薩(Hargeisa)文化中心,館內的檔案管理員,就在這樣的樂聲中,一一為館藏1萬4000捲舊式卡帶建檔、數位化,希望將國家歷史的聲音記憶,留存於世。

索馬利蘭1991年脫離索馬利亞,片面宣告獨立,因未普遍獲國際承認,文化成為凝聚民族意識的關鍵,而早期的錄音帶就成為重要文化遺產。

21歲檔案管理員歐麥爾(Hafsa Omer)說,很多人不覺得這些卡帶重要,但是這裡頭保存了國家的歷史,「我們的人民不善書寫,也不常閱讀,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口述傳承」。

隨身錄音機在1970、80年代普及後,許多索馬利蘭人以卡帶錄音,記錄家族婚喪喜慶、挺過旱災的艱辛,在長達10年的內戰期間,倖存者也以錄音留下見證。這1萬4000捲錄音帶,訴說的是一段段非官方版本的歷史。

文化中心主任賈瑪(Jama Musse Jama)回憶,戒嚴期間,人們祕密聚集討論政治與未來,這些內容無法在公共場合言說,因此錄成聲音檔,「你在其中可發現所有不在政府正式紀錄中的,發生在街頭巷尾的事情」。

建檔和數位化工程龐大且耗時,目前僅不到5000捲完成編目。這是一場尋求國家認同的文化長征,賈瑪期盼,年輕世代能透過這些歷史的聲音,了解國家歷經殖民、內戰,以及至今仍未被正式承認的漫長旅程,並從中找到身分認同。他說:「這些錄音是對外界質疑索馬利蘭之存在的最佳證據。」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