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書】《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 一顆石頭 一個新發現

文/廖淑儀 |2025.07.13
97觀看次
字級
《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 圖/阿布拉教育文化提供

文/廖淑儀

作者瑪麗.蓮.芮的文字簡潔易懂,她在書中告訴讀者,如何透過石頭,看到自己。人總有一個時刻被溫柔地珍藏起來了,那個瞬間,世界應該是在手中發著光的。而這份光亮,我們能在畫家費里希妲.薩拉的插圖裡清楚的感受到。



只要是人,應該都曾感受過孤單,但孤單是什麼滋味,卻很難說出口。也有人說,如果我們願意從自然的角度來觀看,其實人並不孤單,反而與萬物有著超乎想像的連結。《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從書名開始,就試圖揭示這個主題。

然而,為什麼是「石頭」?而且是「一顆剛剛好」的石頭?石頭本身分量不輕,這樣的主題會不會反而帶來更沉重的感覺?儘管它是一本童書。

但也正因為是童書,或許讀者反而能從輕鬆的語言和直觀的圖像中,尋找理解和共鳴。這也是我打開這本書的理由。

擁有截然不同視野

作者瑪麗.蓮.芮(Mary Lyn Ray)的文字簡潔易懂,卻充滿詩意。她以第二人稱的語氣,像是在邀請每個人一同來感受石頭的魅力。她一開始談論與石頭相處的方式,可以靠視覺「一眼就能看出……巨大的石頭是讓人攀爬的」、也能用觸覺感受——放進口袋、堆疊、排列,甚至是坐在上面等等。這些互動方式原本就是孩子天生的遊戲本能,也可視為一種嶄新的觀看角度,邀請我們以好奇心重新認識石頭。

接著,她以輕鬆富有節奏的口吻,深入討論石頭和人之間的共通性。也正是這種與萬物相通的本質,讓人與石頭之間,如同性格迥異的朋友,卻能產生某種共鳴,例如,即使沒人理解你,但「你和石頭都知道他們錯了」;又如山脈裡的大石頭,雖然沒人看見,也絲毫不妨礙自己的壯闊和獨一無二。而這份「巨大」能夠延伸到多大呢?就像地球那麼大。我們全都站在這顆最大的石頭上,卻常常忘記了。就像我們也常常忘記,自己擁有與他人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視野。

獨一無二閃光時刻

而本書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點出我們如何透過石頭,看到自己。「每一顆石頭都很重要,即使只有你知道為什麼」、「但總會有那麼一顆石頭讓你感到訝異……」有那麼一個時刻,人們會遇見一顆專屬於自己的石頭,一顆剛剛好可以握在手上的石頭。

石頭是一種隱喻,標記了人們當下的思緒。當它被握在手中,放進「一個你用來記住特別事物的地方」,那一刻的感受與想法,也就被自己溫柔地珍藏起來了。儘管被藏起來,也不會掩去那份剛剛好的、獨一無二的時間的美感。

那個瞬間,世界應該是在手中發著光的。而這份光亮,我們能在畫家費里希妲.薩拉(Felicata Sala)的插圖裡清楚的的感受到。從蝴蝶頁裡就有提示:一片灰色塊狀的石頭縫裡,隱隱透著點點微光;當我們尚未認出屬於自己的那顆石頭時,石頭是黑的,馬路上的人群也是灰黑色的,唯有孩子是鮮豔的,唯有被選中的石頭是鮮豔的。這份獨特性需要由自己來認出,即使他人看不見。唯有自己認出它,看世界的角度才會隨之改變,眼底的世界便會閃閃發亮。

更重要的是,只要握住那顆與自己共鳴的石頭,不僅可以讓世界顛倒著看(看見不同角度),也擁有了一種與世界重新連結的方式。作家兼藝術家約翰.柏格說過:「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若那顆石頭因為我們的珍視而閃閃發亮,那麼我們的世界也就隨之發亮;若我們感到孤單,石頭就是那份孤單的具體印記。正因為我們對它有所理解,便可能再次感受到與世界那份微妙的連結與震動。

正如插畫裡小女孩一開始離開媽媽的牽引去發掘路邊的石頭,但最後握住手中石頭時,也重新握住媽媽的手。此時,孤單或許也是一份禮物,提醒我們不曾忘記,那份不可思議的連結,我們一直擁有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