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靈府〈唯吾知足〉石刻。圖/洪少霖
雙溪廟〈唯善呈和〉石刻。圖/洪少霖
文/洪少霖
現今,大陸福建省安溪縣有兩方石刻,為書法藝術「畫押組字」,屬於奇妙拼合。其構思巧妙,引人深思且富有寓意,顯之趣味。
唯善呈和
安溪縣龍門鎮大生村有一座「雙溪廟」,原名「威鳳廟」,始建自清代乾隆年間,主奉關帝。其旁有一方大石,上刻「唯善呈和」,中間有一「口」字共用,右「唯」上「善」、下「呈」左「和」。四字塗紅,其意:與人為善,以和為貴。勸世人行善積德,以善心形成和諧的氛圍。
唯吾知足
安溪縣官橋鎮芹石村,有寺廟名「福靈府」,曾為「石墩寨」,始建無考,有明代嘉靖年間泉州府守吳默泉所書石刻。福靈府占地不大,卻流露出與平常寺廟不同的韻味,並有〈誠心〉、〈石芹〉、〈唯吾知足〉等石刻。
最奇特的是「唯我知足」這四個字:只有一方「口」在中央,左「知」右「唯」、上「吾」下「足」,四字共用一「口」,其中蘊含的智慧,更是大有意味。「唯吾知足」,從右向上旋讀是「唯吾知足」,從上向右旋讀是「吾唯足知」。其意:知足常樂,不要囿於世俗觀點,不要執著,退一步海闊天空。
資料顯示,「唯吾知足」一詞最早出現於漢代古錢幣,它利用方孔錢中間的那個方孔作為「口」字偏旁,上、下、左、右共用一個「口」字,所以後人又稱其為「借口錢」。這種錢幣是一種「花錢」、「佩錢」,作為玩賞、裝飾、節慶、饋贈、紀念、壓邪、祈福之用,且有傳習詩文、習俗和聖賢語錄之用途,一般不作經濟流通。
兩方石刻,一勸人善良和諧,一勸人懂得知足,趣味組字也令人產生更多聯想。
許多時候,世人執著於自己的見解,但個人的想法,總以自己的習慣、觀點為主;事實上,大多忽略了集體、社會、團隊以及他人的感受。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不一樣的存在、不一樣的鮮明觀點,在生活中猶如百花齊放,各具芬芳;然而統一的思想與執行力,好似組合擰緊的一把尖刀,在工作與事業上更能發揮團隊力量,做出成績,盡善盡美。